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 (2023年)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运行情况调研

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 (2023年)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运行情况调研

发布时间:2023-06-11 09:50:27

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 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张洪宇【摘要】介绍了广饶县现有城乡供水情况,针对当前广饶县城乡供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广饶县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 ,供大家参考。

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

  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

  张洪宇

  【摘

  要】介绍了广饶县现有城乡供水情况,针对当前广饶县城乡供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广饶县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3页(P49-50,54)

  【关键词】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

  【作

  者】张洪宇

  【作者单位】广饶县孙子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山东

  广饶2573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911.1城区供水体系逐步完善

  广饶县城区供水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县城区南部和西南部,供水系统主要由21眼水源井,两个自来水厂和150km的城市供水主管网组成。2012年建成城区供水调度中心,实现了对供水水源井、水厂运行和管网监测的实时自动控制。县自来水公司水质化验室配备3名专职化验员,具备42项常规指标的检测化验能力,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定时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化验。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城区供水应急保障能力,确保城区供水安全。

  1.2农村供水状况良好

  广饶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自2005年启动实施至2007年底结束,共投资1.23亿元,基本建成村级以上水源井、主管道、除氟设施、管理站等主体工程,供水主管道覆盖到全县553个村庄,形成了以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为单元、一乡(镇)多网的供水格局。从2008年起,依托国家饮水安全项目,争取中央、省、市无偿资金5500万元,累计投资9415万元,对农村供水工程进行了巩固提升。

  目前,全县共建成乡镇管理中心10处,水质检测中心1处,新打配套水源井101眼,铺设主管道1200km、村内管道5600km,建成除氟改水系统工程6处、蓄水池6座、信息化工程9处,安装变频恒压自动供水设备118台,9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了集中统一供水,实现了“一乡一网”的供水目标。

  1.3供水管理机制日臻完善

  坚持“边进行工程建设、边探索管理模式”的原则,建立县、乡、村和水管员为主体的4级管理网络。县水利局设立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公共供水的行业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9个乡镇(街道)成立供水公司或供水站,配备管护人员,完善运行管理办法、公司章程、水费收缴办法等制度;村内管网部分由村委会负责管理维护,供水单位在每村雇用1名水管员负责水费收交。同时,县财政每年列支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氟区的水质除氟处理,确保水质安全。

  2.1供水资源日益短缺

  全县城乡年用水量递增幅度在3%以上,工业和城乡生活用水量急剧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广饶县一般年份缺水3000万m3,干旱年份缺水达7000万m3。深层地下水储存量有限,主要分布在南部井灌区,其它地区地下水基本为咸水或微咸水,不可直接利用;全县每年近4000万m3工业用水需依靠开采深层地下水供给,水位下降、咸水南侵等问题日益加重。南部区域深层地下水位以年均1.7m的速度下降,已形成100.2km2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2.2供水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从城市供水设施来看,主要是老旧小区供水管网跑、冒、滴、漏严重,报修率高,维修管理难度大;从农村供水设施来看,普遍存在供水管道设施老化问题,工程已运行10年,损耗严重。从农业灌溉看,农业用水量占全部用水量的70%以上,全县灌区骨干渠道不同程度存在工程设施标准低、老化失修、灌排不畅等问题,且大多数支斗级渠道没有实施衬砌,农业灌溉长期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用水浪费现象突出,同时,雨水的综合利用率低,县城区中水回用管网建设没有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划。

  2.3供水安全缺乏有效保障

  一是水源地保护措施不到位。广饶县公共供水水源井部分在城南工业园区内或附近,有些高污染企业偷排偷放污水现象时有发生,无序开采地下水现象严重,全县有近2000眼废弃水井没有及时封存,同时,化肥、农药也对地下水带来影响,水质存在污染隐患。二是农村供水安全基础差。从供水标准、规模、水质安全看,还没有达到上级要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要求。虽然广饶县出台了《广饶县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但目前尚未将水质检测费列入县财政计划,经费保障不足,致使乡镇(街道)供水单位水质监测不及时、不主动,不能及时掌握供水水质状况。

  2.4供水建管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公共供水缺少统筹规划。城市的供水管网、水厂建设管理涉及住建、城管、交通、水利等多个部门,缺少统一的建设管理。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由各个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建成后再移交自来水公司管理,缺乏有效监管,个别单位在工程施工中降低质量要求,供水管材、配件品牌繁多、标准不一,造成建设质保期后的维修成本不断增加。二是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和改造资金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广饶县各级财政尚未将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计划,财政资金对供水设施的投入还不足,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导致工程后期维护难以为继。三是供水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存在建管分割、职能交叉、责权不清等问题,部门协

  作配合不够,执法监管存有盲区,亟需建立综合管理和执法的联动机制。同时,广饶县基层供水管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人员缺乏等问题,尤其是村级水管员工资偏低,影响了对供水设施管护的积极性。

  3.1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

  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要求,以“十二五”水利规划为构架,加紧编制《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基础上,将农村供、排水体系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统筹实施,逐步配套到位。重点推进城乡供水主管线建设,将乡镇之间的供水管线联网,并结合第二水厂二期配套工程建设,将第二水厂管网与乡镇供水管线联网进行统一供水。在此基础上,依托现有设施,整合资源,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水厂式集中统一供水,逐步实现全县城乡供水的同源、同网、同质。

  3.2加快完善城乡供水设施巩固提升

  一是加快第二水厂二期配套工程建设,扩大供水规模,新增水源井,配套供水设施,使第二水厂的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m3,保证城东新区和全县乡镇的用水需要。二是加强供水管道改造。建议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老旧小区供水设施逐年加以改造,以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对村级供水管网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逐年加以改造;抓好新建道路供水配套设施建设。县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外部引水项目建设,限制开采地下水,扩大工业用水供应和引水补源效果,分期分批关闭工业用自备井,遏制水资源流失。三是积极推进分质供水。在统一规划前提下,加快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分质供水。四是加强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借鉴供暖工程成功的建设管理模式,由县自来水公司代表政府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参与供水工程统一规划,对供水管材、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把关。

  3.3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建议县政府尽快研究制定《广饶县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广饶县地下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规定》,为实施水源地保护创造条件。县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要落实具体的水源保护方案,通过实行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发布等建立信息高效互通机制,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逐步推行供水行业准入控制和特许经营制度。各乡镇(街道)要加强供水单位管理,严厉打击偷水、赖水、拒交水费等行为,促进农村集中供水持续健康发展。

  3.4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管理机制

  一是强化水质监测管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制、供水过程的技术管理和供水设施的日常运营维护,强化水质检测,提供优质服务,使城乡居民真正饮上“放心水”。二是完善城乡供水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分类计价原则,适时调整城乡供水价格,尽快研究实行阶梯水价,对高耗水行业适当提高水价增幅,拉开水价差距,运用价格杠杆推动节约用水。同时,要提高农村水管员的工资标准,调动对农村供水管网管护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深化综合管理机制。建议县政府积极整合涉水部门的行政职能,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处理水源工程建设和保护、水污染控制和突发供水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协调统一”的城乡供水安全管理体制,水利部门对全县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调配,统一供给,统一核算,统一核价,统筹盈亏”的运营体制。

  3.5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

  以饮用水安全宣传为导向,以水质科普知识宣传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依法治水、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水资源现状,使广大群众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高对广饶县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认识,增强节约用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为依法保护水资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推荐访问: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运行情况调研 关于广饶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调研 广饶县 供水 城乡

版权所有:168文档网 202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168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168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200463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