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主题教育 > 中职教育教学论文10篇

中职教育教学论文10篇

发布时间:2023-05-01 08:50:05

篇一: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教育论文

  篇一:中等职业教育论文集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集

  浅谈职业中学后进生的转化

  摘要后进生也确实不少。班级量化考评以来,职业班后进生的存在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职业中学要正视

  后进生的现状,分析成因,研究转化

  措施,共同探讨现代化管理模式显得十分重要。

  后进生群的存在给班级量化考评带来巨大困难,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极为耗费时力的工作,需要付出艰辛和汗水。在这里我就职业中学后进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职业中学后进生的现状与心理分析

  1、思想、行为方面放任自己。国有国法,校有校纪。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少数后进生却对社会公德、学校规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熟视无睹,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荣辱、难辨美丑、是非,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经常三五成群,整日厮混在一起,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顶撞老师、吸烟、酗酒、赌博,早恋、泡网吧,同学之间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便不舒服,拔出拳头就打,私藏凶器,甚至与校外闲杂人员交往、勾结进行敲诈勒索、打群架等,盲目冲动、争强好胜。

  2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来校干什么,对职业中学抱有成见,对专业课的学习也不感兴趣,认为要认真学习就不会来职业中学而去普通

  中学了;有的勤奋好学,一心想把成绩赶上去的,只是因为基础太差或者智能较低而使成绩上不去;还有的学生底子薄,上课时听老师讲课犹如听天书一般,于是便得过且过混日子。他们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沉重的课业,更没有紧张的学习气氛。学习懒散,缺乏主动性,上课注意力分散,睡觉、画画、看小说、听音乐等;作业经常拖拉或拒做,临近没有紧迫感,各门功课成绩好坏无所谓,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3、“小公主”,过惯了“有利先享”的“自我”为中心的生活,在校便集体观念淡薄,只讲权利,不提义务,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同学连值日工作也不愿做,大扫除时,更有嫌安排的工作重了、脏了,有责任便往别人头上套,有好处便往自己袋里兜,自私自利,娇气任性。勤俭节约、勤劳致富是中华民族的美德。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学生受家长“宁可自己节约点、苦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的观念的影响,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生活浪费贪图享受,经常向父母提超越家庭条件的过高要求,互相请客、过生日、买高档服装、化妆品,互相攀比,虚荣心强。

  4、心理方面存在障碍。有的后进生父母不合,家庭崩溃(指父母离婚或因故死亡、出走),计划外出生的孩子,双亲嗜好烟酒、麻将、经营“三室一厅”或靠非法手段致富的个体老板;还有的父母长期外出经商、办厂,只顾自己赚钱,不顾好子女教养的“守财奴”等。这些学生无法忍受家中无休止的争吵和不幸,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进而造成恐惧心理。有的后进生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认为上职业中学没有出息,造成自卑心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处在矛盾之中,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他们的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较差。

  二、职业中学后进生不良现状的转化

  1、做后进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必须研究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差”的根源,这是做好差生转化的前提。青年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可塑性很强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他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但缺乏实干精神;有创新精神,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容易上当受骗;善于交往,但组织纪律涣散,法制观念淡薄,哥门义气严重,不愿艰苦奋斗,喜欢讲吃讲穿;他们希望学有所成,但不能持之以恒,知难而进。班主任要了解他们的心理,信任他们,在彼此交往中经常多说一些充满期望的话给予鼓励,如“一分汗水一分成功”、“只有加倍的付出,才会有加倍的收获”、“老师会时刻关注进取中的你”、“希望每天展现在老师面前的总是自信,奋进中的你”。用点头,微笑,手势,关怀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对他们不能有丝毫的鄙薄轻视之意,在了解中增强其信任感,在信任中加深了解,缩短师生思想上的差距。在转化时既要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心理状态,成为后进生的知心朋友,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王玲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她逐渐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了起来,喜欢独来独往,无视校纪校规。她的父亲经常来看她,可每次都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针对这一情况,我反复要求她要体谅、理解父亲的处境和心情。另一方面我给予她细致的关爱,让她担任班级劳动委员,给她提供与同学交往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自此以后,她不仅话多了,学习用功了,而且能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把卫生这一块的班级量化考评成绩搞上去并一直保持较好的成绩。

  2、对后进生充满爱心。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转化后进生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有爱心,因为只有老师用真诚的心去贴近他们,使他们切身感觉到

  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才不会与老师发生抵触心理。班主任要关心后进生,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有选择地安排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结对子,随时随地地帮助后进生,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激发起他们对集体生活的热爱和依赖。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他们的特点,多给后进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促其发展,促其成材。张强原本是一个违纪团伙中的第二号人物,当时在学生中很有影响,达到了谈其色变的程度。有一次,他们这个团伙正准备变向敲诈一位同学时,被我发现及时制止,私下多次谈心,给他改过的机会,并悄悄处理了此事。终于用一颗爱心慢慢地感化了他,后来他终于敢找借口离开了那个团伙,自此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关心班级、热爱集体,为我班的量化考评成绩月月一等立下汗马功劳。他本人上学期也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每个学生都有进取的欲望,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进取心,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也希望得到家长的赞赏,没有哪一个人是自甘堕落的,但日积月累的问题使他们想要进步却无法达到,自感希望渺茫,因而通过捣乱、违反纪律等方式来

  吸引老师与同学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照顾那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在学习初期可复习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进度也可以放慢一些,同时在课堂上也注意照顾他们的接受能力,努力改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学得好,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结合班级量化考评实施细则,启发他们为自己、为班级确定经过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并让他们每达到一个目标都有成就感。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教学理念,多谈“服务”,少谈“管理”,把我们对学生的“管理”转变为对学生的“服务”。王涛同学成绩很差,但在动手能力方面较强,我尽可能地给他创造机会,让他有成就感,进而认识到进入职业中学只是人生的一个目标,还有许多目标等他去实现。

  3、对后进生要有耐心。对于一个后进生,直接批评他的缺点,会使他挫伤的自尊心再度受伤,对自己失去信心,感觉心灰意冷,不利于转化,所以要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激励他。任何人都有其思想或行为上的“闪光点”,班主任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发扬,特别是当他们有了进步,即使只有一丁点儿,也要给予以充分肯定,使其增强必胜的信心;达到一个阶段目标就马上激励。如后进生只要给班级量化考评得分,在每周的班会上就给予表扬鼓励,并提出下一个阶段目标。同时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很了解的,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了解他们的个性、习惯等等,寻找教育的突破口。后进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就是转化后的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复萌现象。鉴于这种情况,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既要反复抓,又要抓反复。坚持不懈、不断激励,不能急躁,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希望一蹴而就,一定要有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去做细致的工作,培育和期待转化的到来。

  总之,对后进生的教育尤如雕刻艺术家,即使是一块最普通的木头,也要用艺术家特有的眼光去认真分析研究,并用心雕琢,使其能够变成一件有价值的艺术品。只要我们用真心,动真情,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会卓有成效。

  发挥班级整体作用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摘要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笔者从以科学的管理规范人、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四个方面,阐述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班集体规范团结凝聚感召自主管理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

  的环境。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我班按照学校规定的《班级量化考评“数字化”研究实施细则》的要求,狠抓常规管理,把同学们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共同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一、制定班级考核制度,以科学的管理规范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学生高度自理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时,才能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人翁思想的过程,也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根据班级量化考评项目,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学生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全体学生的日常道德和学习等行为习惯,并设计一周自评表由学生自己进行如实的评价,无论是遵守还是不遵守都不予考核扣分,只是让其自觉的发现自身的不足。具体的考核由班级干部及学校的各项检查进行考核,每周进行评比,给予批评和表扬。对于取得优秀成绩的个人、寝室或者学习有进步的学生都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强化刺激他们继续保持这一优良的行为。

  二、选拔并培养班干队伍,以干部的核心作用团结人

  一个班集体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能力较强、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级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通过他们团结、带动其他集体成员,沟通信息,协调动作,开展集体工作。这些“小领袖”式的学生干部,作为同龄人,在班级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一般地说,一批好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反之亦然。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坚强的集体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我通过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干部。尽量给合适的人员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即使是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学生当了干部,也应当严格要求,加强教育。特别是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具有号召力。一个班级成员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并得到学生群体认可时,才可能被拥戴为干部。在班级日常事务处理上,我又试行“值日班长”制度,即每一个学生都轮流履行班长职责。不管什么基础的学生,当上了“值日班长”后都要认真做记录,班会时认真做总结。这样,不仅拉平了各类学生心理上的距离感,给他们一个平等的展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基础好的同学相信会做得更好,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认为做得不会比别人差;同时,这种形式了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在做中积累经验,给同学选择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抓典型,以点带面以点补面。职业中学学生特点是两极化,成绩两极分化,思想也两极分化,特别是后进生较多。所以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和转化后的进生,即抓好典型。对班干部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并带动部分同学。对后进生实行天天跟踪记录,由他本人作记录和班任记录,如果没

  有大问题,每周上交一份回报表。正时这样本学期我班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干部,他们有的参与了校学生会的工作,有的认真负责地做好班级工作。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我班的量化考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

  四、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班主任的自身形象感召人

  篇二:职业教育教学论文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之我见

  刘大伟

  摘要:在职业技术教育与技工培养中,教师要结合课程任务内容,根据实训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运用科学有效的集合优势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能力为本位

  教育界有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多法、贵在得法。”的说法。教学方法随着时代对培养人才智力和能力的要求,总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要求“基于工作任务”选取并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情景为载体,精心设计实训项目,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实训”为核心的原则,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强调以“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课程一体化设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评价要以“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为原则,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实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程任务内容,根据实训设施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运用科学有效的集合优势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给

  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综合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促使职业技术教学取得又快又好又省的绩效,

  这才是职业课程的目的和教学的本质。

  笔者在多年职业技术教育与技工培养中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式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记述于此,愿与同道共享。

  1、兴趣导入教学法

  兴趣导入法是教师在课程导入时,根据不同内容,不同课型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导入形式的方法,重在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写作文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学生不会作文,害怕作文。他们在作文中寻找不到快乐,也就没有了写作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不仅仅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要积极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条件,满足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激活其思维的创造性。再者就是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紧扣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制作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导入,让学生感觉新鲜。

  2、启发式讲授互动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如同“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一样,是运用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场合的指导思想,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的指导思想。所以,它适用于各学科的课程教学。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学会写专业介绍,找工作要会写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荐信等。把作文

  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温总理要求教育改革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做事。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知识的同时,常要渗透着启发式指导思想,伴以多种多样的启发方式。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优化组合运用启发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合”教学目标的实现。

  讲授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思维互动、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一种教学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在职业教育各学科教学改革中是个焦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在实施好启发互动式教学中要把握好以下方法策略:一是把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二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加大自主学习力度,学会应学的内容;三是教学要民主,使

  学生愿意学。

  3、做中得学教学法

  “做中得学法”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归纳和总结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法。要结合具体工作任务做中学,学中做,螺旋式提高。知道做某事的知识,并不等于会做和具有方法技能,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方法技能和知识后才能做好某事并形成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上非常强调“做”,在方法上主张“教、学、做合一”,这种做法、学法、教法三者合一的方法,首先以“动手动脑做”为基础,为我们研究职业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思路。

  4、现场实训教学法

  现场实训教学是组织学生到工作现场边教边学边做或“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而展开的练习操作活动,是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职业教育今后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现场教学大体有四种方式:①专业直观认知性现场教学参观,为学习新课奠定感性认识基础。②巩固加深知识性现场教学,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知识后,通过参观、调查和感受,了解知识应用情况,巩固所学的知识。③掌握生产劳动技能现场教学,在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到现场参加实际操作,锻炼劳动技能,这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主要形式。④考级考证培训现场教学,在学生经过严格技能训练基础上,通过集中培训帮助学生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现场实训教学的优势明显,对于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课程知识,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所要考察的实例进行研究讨论,学习如何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让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锻炼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实践教学在法律、管理、商务类课程中应用较多,在其它学科或培训班也广泛应用案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要引起教学活动结构、教师施教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为使教学双方相互适应,案例教学要好以下三个步骤:①选编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案例;②精心组织讨论交流案例;③案例评价。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主体与主导的统一,学生独立活动在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训练、品德的培养都应借助案例讨论展开。首先,案例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悉心指导下进行的,从案例的选编、布置、组

  织讨论到最后评价,都体现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其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与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统一。第三是掌握专业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学生在研讨案例的过程中,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听取他人的发言,在多项信息交流中,促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进步,有助于增长知识、篇三:关于中职生的论文

  关于“中职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2007年5月,我校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申报了“职业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本课题于2007年7月3日获批。2007年8月组织专班5人开始组织实施。分阶段召开专题会议18次分别研究具体问题。参与课题5人,心理学本科毕业一人,北京师范大学高级心理咨询师一人,心理咨询员两人。课题总计发出调查问卷4000份,收取有效问卷3870份,学生个案辅导1236人,参与实验班级14个,参与实验人数1200余人。2022年10月结题。学校采纳成果一项,安陆市人民政府采纳成果一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动机、挫折、就业意向这七个方面的测量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校进行的所有研究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设计辅导方案、团体辅导(个体辅导)、辅导阶段效度反馈调查、结题撰写论文,这六步来进行研究。

  三、主要成果:

  (一)、中职生人际关系与辅导。

  本部分通过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来探寻中职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动机、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渴望及分析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从而辅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表明,学生人际关系总体不良,存在一些障碍问题,而且总体表现女生障碍多于男生。现将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从上表不难得出学生的人际关系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渴望交往但又害怕交往。2、希望有好朋友但不主动与人交往。3、归因为外因和自我的反差。为此我们在“中职生人际关系与辅导”中提出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辅导:1、强化动机,努力使其转化为行为。2、提高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3、正确看待人际交往合理归因,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提示人际交往技术,培训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方法增强自身素质。经过辅导后,在实验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1、88﹪的学生认为可以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2、96﹪的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3、90﹪的学生能经常与父母交流思想或聊天。4、95﹪的学生能主动与老师交流。

  (二)中职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心理辅导。

  本部分旨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原因分析、辅导提高。调查现状如下:

  从以上数据不难得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有如下特点:1、自我意识非常强;2、情绪及易波动;3、具有良好的愿望。通过辅导后学生在以上三个方面有如下的成果:有9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78﹪的学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87﹪的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情绪,82﹪的学生能够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绪。

  (三)中职生意志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中职生的意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显示:35.6﹪的学生意志力一般,38﹪的学生意志力薄弱,82﹪的学生曾经迷恋过网吧或某种事物。针对现状还进行了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探析,提出了具体的辅导措施和方案,进行了具体的辅导。最后辅导结果显示,学生在有督促者时有很多计划能够落实,但缺乏督促机制时就容易反复。

  (四)中职生社会适应力的调查与研究。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和信息反馈法来进行研究。职业技能适应力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五)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心理辅导。

  本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深层次的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如下的特点:1、

篇二: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相关推荐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1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1一、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的教学都是有教学任务的。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方面的。教师的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明确的目的性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面。

  2.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够想当然地臆造和脱离实际。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留心学生生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考虑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刻意义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组织物理教育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关注所教知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而要把教育教师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实际组

  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的。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第二,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一个融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悉心经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三、注重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

  中职物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在于教育教学的着眼点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着眼于知识的学习的,而新课程课堂教学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获得知识的学习体验,这样才有利于中职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2一、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更新观念

  尽管中职物理教学改革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些年头了,可是不同地区对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成果都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对上级管理部门来说,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线教师身上。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所有教学改革内容只有通过一线教师才能起作用。一线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反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得好的学校除领导重视以外,最重要的是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一线教师如果具有惰性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就很难成功。所以,广大一线物理教师要本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践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这才是作为一名优秀中职物理教师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觉悟。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求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积极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有效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中职物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职物理教学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是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中职物理教学实际效果。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因为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学习知识研究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能力,就要多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此,中职物理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1.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培养,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此我们要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以利于学生观察。因为,演示实验是教师操作的,距离学生比较远,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师必须对演示实验进行必要的优化,让实验效果尽可能清晰可见。

  2.加强中职学生分组实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中职学生亲自经历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正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分组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多组织分组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中职物理教育教学实效。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3摘要:

  根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特点,从中职物理课在教学中的作用、物理课教学方面的优势、物理课教学的改革、物理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几方面,阐述中职物理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服务作用。

  关键词:

  中职物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服务

  一、引言

  在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尤其像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电磁学等方面的概念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是一个学习难点。而在这几年电子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物理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物理课的内容有选择地增删,课时量也有所压缩。根据对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特点的一些认识,感受到中职物理教学与这些专业基础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课是专业基础课的基础,而专业基础课又是最终为专业服务的。因而做好中职物理对电子技术专业的服务,值得我们探讨和实践。

  二、发挥物理学的优势

  (一)物理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的优势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中职物理呈现出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物理课在学生知识积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物理课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物理学应该是一门能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的科学,物理学应该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科学。所以,物理学不应该是一门让学生敬而远之的学科,它应该是一门科学严瑾而又引人入胜的自然科学。那么,在物理课教学中萃取出与学生专业方向相融合、相辅相成的知识及研究领域,通过物理的一般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向自己的专业领域拓展的思维意识,通过对科学的探究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思想品德,这就需要物理课教学应主动强化服务专业的意识,把物理课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加强基础能力,增强适应性,发挥其特有的培养功能。

  (二)物理学改革后服务专业课教学的优势

  由于中职物理可以摆脱普通高中物理的应试模式,就可以更有时

  间投身于教学的改革。

  1、可以更多地让实验走进课堂,而且可以更加形式多样。传统的演示实验、现代的虚拟实验、网络的共享实验等等,都可以成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手段。

  2、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讲清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中职物理不需要为了高考去追求那些难题偏题怪题,而在于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基本的解题素养,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为建立专业意识添砖加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物理学的系统框架的构建。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石。力、热、声、电、光、原子和原子物理学构成了物理学璀灿的世界。

  4、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着眼于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衔接。

  比如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物理教学上要对运动和力、静电场的应用、磁场的应用、电磁波等内容结合专业的特色进行讲解。对直流电路、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力求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三、中职物理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几个问题

  1、中职物理教学应结合电子专业特色。

  电子技术应用的课程设置中。物理教学的难度有所降低,物理课的内容有选择地增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按照本专业的特色有所选择,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即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对职业模块二(电工电子类)、拓展模块中现代通信技术简介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并制订了相应的课程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样,电子技术专业的物理课就体现了本专业的特色。

  2、中职物理教学应重在建立概念,打好基础。

  物理课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也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物理学对电子类专业的整个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个比较深远的影响。在处理物理学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时,由于课时较紧,采用了模块式的教学思想,如电学部份,常常放在电工基础课程中加以强化,这固然能够适应教学的整体需要,但总的来看,其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应该是物理学和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不同,物理学重在建立概念,打好基础,而电工基础是在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电工学的有关定律和解题方法来解决有关电路的具体问题。

  3、中职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的规律多从实验中总结得来,并最终需用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因此必须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经常改进和改制实验装置和自制教具,力求提高演示效果,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同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准备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对物理的兴趣。中职物理教学更应注重实验教学。课堂的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多媒体课件,和物理学相关的生活现象,和专业相关的仪表器件等等。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同身受。良好的实验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在专业课程中更好地开展理——实现一体化的教学。

  四、把握好物理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关系

  1、搞好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开发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把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有机地整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降低难度:考虑到目前职业学校生源的基础,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难度应全面降低,可以采取两种做法,一是减少教学内容.特别是不适应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践的内容:二是降低教学梯度与难度。解决学生可学、愿学、学以致用的问题。教师必须清楚电子技术专业课对物理课的要求,删繁就简,贯彻“够用”原则。

  3、要注重课程特点的差异,改进教与学的方法。针对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不注重习方法、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兴趣,对不同的课程特点要加以学法的指导。

  五、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中职物理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服务会越来越重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握好改革的风向标,实现中职

  为实践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41.优化中职物理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物理课程对于中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自然规律和现象等具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其具备勇于创新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态度。为此,教师应结合培养目标、学情,以及教材等,对物理课程做出调整。中职物理学科所需学习的内容包括热学、电磁学、力学和光学四个部分。结合相应的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构建模块、横跨学科、服务专业和理实一体等。为此,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专业,实现物理课程同电子技术课程、电工基础等专业和课程的结合,突出其实用性和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例如,对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突出电磁学方面的知识,并注重电子方面知识的应用,如识别三极管、二极管,万能表应用,以及认识各类电阻,并学会读数。但对于数控和机电专业的学生,应将电工的基础课程同物理知识相结合。该方法的应用能够较好的避开重复教学,进而促进课时的节约。同时还可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其他与其专业联系较少的知识,教师也应具有足够的重视,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知识结构,进而为中职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其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2.促进中职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结合

  教材具有其应用的普遍性,但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化选择。将好用、够用和实用作为基本的需求原则。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的思考,将课堂教学回归到生活。结合实践教学,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着重突出物理知识与科技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突出其课程所具有的时代性。通过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重现,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例如讲解到力的合成的相应知识时,教师可进行相应的实验。让学生用最大的力气将中间挂有物体的绳子拉直。这样的实验通常能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气均不能够将绳子拉直,进而会产生较多的疑问,急于了解答案。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可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入,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相应的学习。又如,小型汽车前窗倾斜的原因。教师借机将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相应知识进行讲解。结合身边生活实例的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物理学科本身做为不断创新和不断探索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并结合教学实践的应用,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3.促进中职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物理知识同现实生活的相结合。结合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能够转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看法,从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进而将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逐渐的改变学生厌学的状况,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注意难易搭配,以免学生经过长久的思考不能够得出结果而失去耐心。

  例如,学习摩擦力的相应内容是时,教师可向学生播放火车开动时的视频,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学生通过反复观看,会发现火车在开动之前,需要向后退一点,其目的在于将启动时的静摩擦减弱,或是消除,进而帮助火车开动。火车中包括很多的物理现象,如透过车窗,会发现路旁的房屋和树木等向后退,其原因在于人们总是习惯将自己作为参照物;若是在平稳的车厢中笔直的起跳,仍旧会落回到原地,其物理原理为惯性作用;在铁道的转弯运处火车呈现外高内低,其原因在于为火车的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通过这样的形式,促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进而突出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为此,教师应注重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思考和对比,培养其探究精神。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在繁杂的生活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赋予其生命力,学生能够在此过

  程中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达到教学的目的。

  4.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物理教学的提高,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结合实践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生活化的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自身还应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断的充实自己。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5【摘要】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物理教学理念下,应用信息媒体技术可以满足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可以构建优良的物理教学环境,直观的呈现物理教学信息,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达以高质量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目标。

  【关键词】

  中职;物理教学;多媒体;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更好的满足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优化教学活动目标。

  一、多媒体技术用于中职物理教学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有助于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的讲解物理公式、展示课堂不具备条件的物理试验,促进学生以有效的形式观察物理现象和理解抽象的物理问题。运用媒体技术还搭建了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空间,可以有效消除传统单纯依靠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了物理课堂的信息,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对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重要价值,对于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有重要意义。

  2、强化物理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模拟物理实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可以更好的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节,提

  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性与思辨性,对于消除课堂条件的限制有重要价值。

  二、使用多媒体进行进行物理教学原则

  1、形象化原则。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关键在于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形象直观的特征,从而解决中职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学生物理学科底子较薄的现实问题。由于中职物理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课堂上存在理论性过强,课堂氛围较为严肃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把物理现象以直观形象性的方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仔细观察,这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理解核裂变与聚变概念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两种物理现象的差异特征,并且通过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掌握实验的真实现象。教师还可以把实验过程中投影到大屏幕上,从而更醒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于促进学生形象化理解知识有重要价值。

  2、趣味性原则。中职物理教学是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物理教学的多媒体运用应当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基上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应当使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的配合,给学生营造出有效的物理教学环境,从而达到激发物理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教学目标。

  3、演示性原则。中职物理教学是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的演示实验现象,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促进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总结物理规律的目标。由于课堂演示的物理实验的过程只有一次,学生可能观察的不仔细,还有的物理实验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全面展示,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知识有困惑时需要实验支撑,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实验现象,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从而达到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满足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需求。

  三、中职物理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策略。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创新物理教学理念,丰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

  和示范性价值,更好的解决物理教学的困难。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天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声音、图像与视频文字资料,着力创设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实现物理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通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着力在课前渗透物理教学的信息,从而满足学生的物理学习需求,达到优化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目标。

  2、构建教学情境策略。情境是辅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探究的有效载体,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多媒体技术用于上职物理教学应当集中指向物理教学情境的构建。首先,提高物理教学的指向性,注重运用图片、视频等媒体技术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境,实现对学生已有物理知识体验的调动,促进学生更好的同化新知识。其次,在已有物理现象的直观呈现下引导学生探究未知的物理世界,从而达到形成物理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调动学生思维目标。最后,通过物理情境的构建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向着未知领域发展,达到有效引导学习目标。

  3、个性化教学策略。中职物理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组织开展中职物理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同一章节的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呈现高低难度不同的内容,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发布共享的物理实验资源,促进学生根据自主兴趣自行下载学习。在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达到辅助学生学习,提升个性化教学有效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多媒体技术用于中职物理教学,关键在于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完善多媒体技术资源供给,在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更好,更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薛涛,薛敏,余薇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111-113.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6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同时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要求,就需要物理实践教学进行拓展。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物理老师应当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法,逐渐创造出物理实践教学的新方式,从而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实现专业课朝向高技能方面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

  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拓展

  与一般的学校相比,中职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是因为其是培养社会人才较为直接的场所。因此,在中职院校中,在对学生培养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同时应当清楚认识到学生能力发展的方向。在中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物理课程来说,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提高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水平。物理教学不仅属于基础学科的内容,同时还属于专业学科的范围。在培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专业化。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到的系统知识比较多,也是引导学生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基础,同时在中职院校教学中许多学科知识和物理都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在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学过于专业化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当重视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是将学生的专业科目作为主要内容的,对物理公共基础教学内容重视较少,很多时候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造成物理教学的片面性较强,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2.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在很多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其他能力重视较少,而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就会多设置理论知识的课程,对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因此,在物理实践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物理知识多是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的,应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中职院校的硬件设备较少,实验室的数量与规模相对较少,就会使得学生实践机会较少。3.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很多中职院校中,由于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师居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在物理课堂中,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很多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设备与实验室,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按照课本来讲解知识,使得教学方式枯燥性较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物理专业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不能全面地了解,更难以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此外,中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困难较多。

  二、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建议

  1.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育的拓展,就需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在中职院校,尤其是对于物理学科来说,这是一门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学科,更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培养,就会使学生难以形成正确观点。因此,在进行抽象物理知识教学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就需要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证明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突破学生原有思维的束缚,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

  2.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是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在设置物理课程内容时,应当按照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结合

  学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制定。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能够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可以对和学生专业关联性较少的内容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能够减少一定的时间,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知识,同时有利于加强物理实践教学。另外,中职院校应当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成立一些实验室,同时购买一些设备。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进行操作,通过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中职院校物理实践教学的拓展,应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将同一层次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为一个小组,从而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主要发挥辅导作用。在此前提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的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实践,在满足自身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提高物理实践的能力。

  三、结论

  综合来说,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与作用。在中职院校的学科组成中,物理学科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学科,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重视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杭俊.校企共建下高职实践教学的改进与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王东梅.谈职业教育语境下的实践教学内涵与外延[J].辽宁高职学报,2013[3]赵宗彪.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6[4]赵琲琲.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设计研究[J].时代教育,2015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物理实验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实验演示教学的优化与设计,充分体现物理实验演示教学的有效性,要让优质的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此笔者对中职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进行了构思。

  一、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的前提

  1.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职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加强科学研究精神,提高其作为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物理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的需求。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基本途径。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物理实验演示活动,吸引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教材。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在立足教材的同时,要追求新颖、精彩,融入引人入胜的亮点,俘获学生的“芳心”。所以分析教材时,教师要紧密联系科技和生活实际,使实验演示教学内容既有教材原有的底蕴,也有科技化生活化的内涵,以实验学科的最新成果、信息动态来充实实验演示教学内容,使静态的教材内容活起来,让实验演示教学成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催化剂。

  3.分析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做中学,在做中教”等教学理念格外地受到关注,所以实验演示现象要力求新奇、科学,用引人入胜的实验演示现象吸引学生的目光,发挥学生的聪明才干,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弱,甚至所谓课堂上的“差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学生成功感倍增,重拾学习的信心。因此分析学生学情,要努力用优质的实验演示教学构建人人参与的实验课堂,让实验课堂熠熠生辉。

  二、对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优化设计的构思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快慢可调、跨越时空、重复再现等优点,对物理实验演示教学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功能”可以让学生看到神奇的物理现象,营造一个真实的物理情境;“缩放和快慢”功能可

  解决实验演示的可见度很小、变化快,很难使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的问题,例如在演示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和读数教学时,把表盘放大,降低电容充放电时指针偏转速度,让学生清楚观察,增强感性认识;“跨越时空”功能可播放事先制作成的影像资料活跃课堂气氛,避免空洞的讲解使实验课堂变得索然无味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可实现普通实验演示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2.手工制作展示物理实验演示内容。手工制作实验演示装置具有原创性、思想性和示范性。作品来源于实际生活,出于教师之手,学生会更感兴趣,也会对教师产生崇拜、进行模仿,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引领和言传身教。因此在实验演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作实验演示内容的手工作品,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热情添砖加瓦。例如在学习楞次定律时,教师开动脑筋,设计有别于课本的新颖实验演示现象,如可以利用“顽皮的小车”来演示实验现象,也可将线圈置于电子秤上观察条形磁铁插入与抽出时电子秤的读数变化情况。有别于课本以外的实验演示现象才是吸引学生的点,所以在实验演示内容上要注重手工作品的创作,一方面要丰富实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引领示范激发带动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的干劲。

  以上是笔者对中职物理实验演示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的构思,笔者将努力实践到实验演示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文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81中职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毕竟不同于普通学校,二者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更好的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首先要对中职物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1中职物理教学中没有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物理这门学科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多,是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理解事物运动的本质的基础性学科,而且在中职学校中很多其他的学科其实都是物理学科的分支,或者是需要应用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的,可见,物理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全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自己本专业的专业课就可以了,对于物理这样基础性的公共课采取了忽略的态度,认为只有学习机电、光电等与物理相关的学科的学生才需要学习。这样对物理错误的认知态度导致学生对物理课堂提不起兴趣,积极性比较差,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1.2中职学校的教学安排不合理中职学校的教学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课时安排不足。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为了追求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给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安排了很多课时,但是对于物理这样的公共课程安排的课时却非常少,但是又要求教师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时间深入的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进而导致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比较浅显,对于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自然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其二,硬件设施不完善。物理是一门在是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教学经费投入到这方面的建设中,这就导致了老师只能依托课本来开展教学,学生既没有动手的实践机会,又没有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最终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1.3中职物理课堂教学单调枯燥实践证明,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缺乏对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学校给予的课时安排比较少,所以其课堂教学采取的形式非常的单调枯燥,就是照本宣科的对课本上知识的点的讲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比较落后,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老师讲解,这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长期进行会导致学生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且中职学校的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习能力都存在着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2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基于对中职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1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建立在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的基础之上,在中职物理概念教学中,大多数的物理概念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而在实验探究物理概念的过程中加入对比教学法,既能非常鲜明的说明问题,引出相关的物理概念,又能让物理实验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比如,在提出比热这一物理概念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实验——比较在同等条件下,关于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不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应用对比教学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让其他无关因素保持相同,在这个实验中就是水和煤油的质量还有最开始的温度要保持一致,试验中只是物质的种类不同。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分析实验想象,最终得出比热的概念。对比教学法在这一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2.2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由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还存在着对具体事务的刺激比较敏感的阶段,所以对于类似浮力等非常抽象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实验教学法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为学生还原浮力的本质。另外,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浮力,但是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有感浮力知识,很可能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存在思维定势,而这些思维定势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浮力的进一步学习,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用实验来向学生验证这些知识,以便于客服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比如,在学生的潜意识里都认为下沉的物体是不受浮力的,否则不可能下沉。但实际上,下沉的物体不仅是受浮力的,而且其所受的浮力还能够可靠的计量出来。于是,笔者为学生设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下沉物体所受的浮力.2.3加强习题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该对学生加强习题

  训练,习题训练并不是指题海战术,而是对应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能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典型习题进行训练,意在让学生明白如何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以后,老师应当为学生设置有关力的分析的习题进行训练,在做题中再进行归纳总结,更好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并且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结束语

  中职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的号召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理解能力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9摘要: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了为社会输出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体运动和物质机构的基本自然学科,其是中职机械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中职物理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为其专业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突破了中职物理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了物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有利于提高中职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出发,结合到中职建筑类专业物理教学实际,对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中职;物理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探究物理课程是中职建筑类专业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为学生后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中职物理教学应当结合到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知识外,还需要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相关专业相结合起来,将物理知识渗透至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概念及其特征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关注到,传统的中职物理教学往往暴露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教师往往将物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学生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表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主体转变为了物理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围绕着具体的物理教学目标,预先拟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物理教学。教师在物理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流程的控制、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给予学生适当的知识引导。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显著特征。在整个中职物理课堂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互交替进行的,理论教学在先、实践教学在后,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以实践操作印证理论知识,达到一种“理论与实践并重,二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课程中的应用旨在突破传统物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对于中职建筑类学生而言,物理课程对于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借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物理课程能够更加直观地为学生呈现出“抽象物理知识”和“形象物理现象”,形成一种“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教学格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促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其应用于中职物理教学中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理实一

  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模式,其从学生学习掌握物理知识的客观规律出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克服了传统物理“分段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实现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高。

  (2)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学习底子相对薄弱,面对抽象而复杂的物理知识他们往往表现出消极逃避的态度,这也是制约中职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复杂的物理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学生能够在简单的物理实验中进一步消化、理论物理理论知识,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多地关注了对学生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中接触和学习到自身专业就业后需要使用的专业技能;在物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实物教学、实训教学等手段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建筑类物理教学为例。对于中职物理教学而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内涵在于要在学生日后具体的岗位项目中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简而言之,即是要将物理知识延伸到学生日后岗位项目的使用过程中,让物理知识服务于岗位生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两种教学方法,其分别是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

  (1)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一种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方法,其需要学生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努力完成核心目标。核心目标的设定通常与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这种教学方法以“做中学、学中做”为基本教学理念,充分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完成核心目标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中职教育培养的土建施工员人才为例。土建施工员需要具备测量、绘图、钢筋

  混泥土结构受力分析等专业技能,教师可以在“土建施工员”这一具体岗位项目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结合。例如,物理教学中安排有测量初步知识,教师可将物理测量知识与土建施工员的测量工作结合起来,重点讲解测量手段(吊线坠、经纬仪等)、计算方法(三角函数、勾股定理等)以及误差分析等知识;土建施工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图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能力,教师可结合到中职物理教学中有关于“物体受体分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先向学生阐明课程核心目标——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作图表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应用实物教学法,用弹簧秤、橡皮筋、砝码、木块、水杯等制作不同的物体受力模型,详细为学生呈现出拉力、弹力、压力、浮力等作用于物体上的情况,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受力模型,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相应的知识。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建筑平面图绘制能力,教师可从物体的受力分析(作图表示)这一教学内容出发,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作图能力(将实物按比例缩小至纸上并标注相应数据)。

  (2)项目教学法。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安排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项目任务。以中职教育培养水电施工员人才为例。水电施工员需要具备排水管压力分析计算、配电箱配电计算、避雷系统接地电阻测量等专业技能。教师可以在“水电施工员”这一岗位项目中突出物理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结合。教师可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修正方案——组织实验—指导点评的流程开展项目教学,设计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电阻测量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学生努力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如向学生提问:传统的实验方案是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阻值,能够仅用一个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阻阻值?并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测量电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就实验方案、实验数据、实验误差、实验总结等进行讨论,将物理理论知识贯穿于项目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物理是中职机械建筑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机械制造、模具加工、机电维修、水电施工的等岗位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本着“实用、足用”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祁黎.中职建筑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谈[J].职业,2013(27):122-123.[2]陈伟.中职物理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68):140-141.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10一、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现状及其问题

  (一)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

  我国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物理教材内容较为陈旧落后,根本没有充分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进行中职物理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仍然盲目的借鉴普通高中的教材模式,从而使得中职物理教学根本无法体现出中职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中职教师本身面对的就是一个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群体,加之教学手段落后,很多中职教师无法获得某种教学成就感,他们辛苦备课、上课并批改作业,但是,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与理解,这就让中职教师的教学情绪不佳,会严重影响到中职物理教学的效果。

  (二)学校的考核制度存在不足

  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是如同文化课那样进行教学,很多教师无法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从而让中职物理教学存在着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加之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还缺乏实训环节,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纯粹的理论,容易产生学习疲乏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缺乏的原因分析

  中职作为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其物理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究其原因,主要就是这些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因为很多中职生源都是来自于那些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总体上来说,他们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其次,中职学生所在的学校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事实上,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并不能盲目的进行文化课教学,也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此外,一些中职学校还缺乏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都仍然采用的是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有时也有些教师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但是,总体上的教学效果由于并没有充分基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特点而不够令人满意。

  三、提高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既然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缺失有着以上的几种原因,那么,我们就应该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切实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根据我国教育部在2009年颁布的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来看,中职物理教学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有七个单元,而职业模块则有三大专业类别。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也是为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服务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中职物理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有些单元可以省掉不讲,而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重点单元的内容讲解方面。

  (二)建立一个有效的物理课堂

  根据著名的教学专家所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是什么就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这些实际上都不是由教师决定的,而应该是由学生或者学生的经验与兴趣等共同决定的。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物理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

  下听,从而使得整个中职物理课堂教学显得有些混乱。那么,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中职物理教学就应该把物理课程中的各种实用性与趣味性强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尽可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让物理课堂更好的展示学生真实的一面。

  (三)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中职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改革现有的中职物理教学方法,比如说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来进行教学活动。还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中职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物理演示实验来揭发出物理中的一些本质知识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样的物理课堂变得更为轻松活跃,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他们能够切实提高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当然,中职物理教师也可以把物理知识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他们身边,能够让他们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四、结语

  总之,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必须依靠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来切实提高中职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整合教学内容,建立高效的物理课堂,实施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从而真正让中职物理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有效性。

  中职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11摘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也应转向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进而推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分析了我国中职物理教学现状,总结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积极心理学的特征与作用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积极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措施,以期为促进中职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发展而做出贡献。

  关键词:

  心理学;中职物理教学;教学策略

  中职学校即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社会批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物理对中职学校所设立的汽修、机械、焊接及电子等学科来说,属于专业课的基础,是学生进行其他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前提。由此可见,培养中职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中职物理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物理教学传统授课方式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这种灌输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重视与引导,使学生学习环节的积极心理与潜能未能被充分开发,最终由于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未被激发而导致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下降,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不高。此外,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多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师生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这就使学生丧失了情感性与发展性,并且由于这样的课堂教学中不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久而久之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能力大大降低。通过对中职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物理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中职学校中,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我学习态度,但其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这就导致在进行深入学习时困难程度较大。尽管此部分学生对课堂纪律无不良影响,但却对课堂学习气氛、教师情绪和学习进度等有一定负面作用。其次,一部分中职学生相对缺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并且其纪律性也较差,他们对课堂纪律、教师情绪、学习进度等会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最后,其中存在极少数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其纪律观念相对较差,常有在课堂上起哄、聊天等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并且对教师的管理有逆反心理,严重影响着课堂进展与师生的情绪。另外,中职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力可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引导教育意识不够,甚至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只有突破传统的观念,从非对即错的层次中挣脱出来,并克服物理教学的功利性,才能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物理并进行学习。学生方面,则不要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应多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通过多角度分析、对比、筛选、与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

  讨论等,才能真正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点并进行运用。

  二、积极心理学的特征与作用分析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区别于传统心理学,前者强调对主观幸福感、美德等心理活动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并对群体或个体所遇的问题进行解释与引导,最终使其获取积极暗示,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乐观地面对未来。积极心理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提倡积极人性论,教导人们在逆境中要抱有积极心态,并通过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来增强学习工作中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学习工作效率与效果得以提升。

  2.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特征。

  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心理学具有目标性特征、情境性特征以及整体性特征。目标性特征指师生双方都要明确了解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明确的认知方向而形成积极的心理预期,进而促使其能够清晰的聚焦。通过创设情境来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能够驱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构成心理氛围的因素既包括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同时也包括教师与学生在情感、意志、精神方面的相互依存和融合,并且产生共鸣。

  3.积极的心理学对物理教学的教导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心理学能够促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发自内心的对物理学习产生信心;能推动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其产生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与认知上的成就,自主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积极的学习心理与操纵感,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

  4.物理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学习心理的条件。

  由上述可知,积极心理能够使学生沉浸在教学情境中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在积极心态下有效掌握学习技巧并树立成功信念。那么,促使学生形成这种积极心理应做到哪些呢?首先,教师应具备积极的心态。教师教学情感积极与否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情感素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师只有努力培养并

  不断提高自我良好情感特征,将积极乐观、宽容自制的自己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互技巧与能力,对学生进行长久的情感感染。其次,与学生交流融洽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由于教师是物理课堂的引导者,其情绪与态度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通过自然得体的仪态与表情向学生传递真挚和期待等情感,进而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可以通过采用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合作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等来实现。另外,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来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大环境,持续的激励并关爱学生对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情感态度有重要作用。

  三、构建积极中职物理课堂教学的措施

  当代中职教育是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并且中职学生的人格情感培养与道德品质塑造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物理学教学中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调动学生兴趣并激发其潜力,从而引导其形成知学、乐学、好学的良好状态。

  1.为学生创设积极主观体验,使其形成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其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其学习效率提升。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可通过结合趣味性的物理现象、丰富的物理学史及多媒体技术来对物理课堂氛围进行积极营造,使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丰富物理知识,最终完成物理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情景设置时,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将实际与理论结合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经典,通过这些经典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大师传记的阅读,使学生领略大师风范的同时建立人文氛围。此外,多媒体技术目前已在各行各业被广泛普及,其能够高效辅助现代物理教学,且大幅提升了课堂教学容量和有效性,其形象的演示实验过程功能以及可控制的教学节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通过建构积极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明确物理教学目标。

  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心理体验和成就感。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其挑战性,目标一致性并设置反思环节等,通过综合考虑与运用来促进学生对物理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完成。

  3.形成有效的教学评价。

  积极的教学评价能够优化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对教学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十分有效,将过程性评价与课程教学整合,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王鹏.趣味物理与趣味教学[J].科学大众.2011.[3]李亚东.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篇三: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3篇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在把握教材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正所谓佳作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的深厚情感,甚至是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要熟悉、把握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及时挖掘出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因素,如自强、尊敬、敬业、爱国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字、词、句体会语言的质美意深以及字里行间中所透露出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认识。如学习《套中人》这篇文章时,我从多角度引领学生去理解,让学生不仅看到了“守旧人物”的危害,又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改革创新的必要性。在对教材中德育因素挖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找准切入点。如《项链》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描写马蒂尔德心理和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形象,从而深刻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政府的腐败、道德沦丧的本质,那种图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糜烂风气,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将学生进行德育精神的感染、耳濡目染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去感染学生的德育认识。其次,在日常课堂学习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德育感染和熏陶,语文课程反映的就是人类的文明和思想。因此,在语文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把文章所传达的德育思想剖析出来,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消化,让学生不断的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认知。

  三、在“读”中感悟德育

  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震撼,加深学生的情感认识。朱熹说过:“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呤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敏感度,在读中品味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让学生在读中获得德育熏陶,达到心境合一。阅读,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仅仅依靠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德育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优秀的作品中受到熏陶,从而主动的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与之相应的一些课外读物,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并给予相应的引导,在润物细无声处让学生感悟,获得德育的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学习离不开实践,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亲自去感受德育思想的精华,加深学生的认识,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内化。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期,尤其是当今社会有很多的不良思想意识,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有些是脱离道德规范的现象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思想意识的形成。因此,鼓励学生多积极参加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如组织学生参加公共学习、做父母的小助手、去孤寡老人家帮忙等。运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这比单纯的讲解更能使学生感同身受,进而不断加强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文以载道,以德育人”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更是语文教学的永恒旋律,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才。

篇四: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大全五篇)

  第一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

  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工作重点和资源配置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学校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塑造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围绕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评价、体会与感悟等内容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课程内容生活化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大都来自生活或来自作者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但由于中职学生受到年龄和阅历的影响,缺乏对文章的深入了解和真实体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将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与身边事例的紧密集合,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为一体。比如,笔者在讲授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时,考虑到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或没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于是通过网络下载了部分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胡同文化,然后搜集了许多北京胡同的图片,使学生的视觉和心灵都受到冲击,提升了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能够通过知识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和内涵,从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周都会安排学生写一篇生活感悟,并在班里与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此外,还定期组织阅读和演讲活动,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让学生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悟。

  二、教学方式多元化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中,部分章节内容不太适合中职学生学习,有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要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和补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章节内容可以选择户

  外教学,不要局限于教室内。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认识因素、情感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只有课程内容足够引起学生兴趣时,才能提升知识的记忆能力。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先讲述了《红楼梦》的神话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观看相关章节的视频,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观看之前,笔者留了几个问题:林黛玉在贾府内见到了几个人?这些人中你最喜欢谁?他们的表演技巧如何?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后,效果非常明显。在讲授《雨巷》时,专门挑选在下雨天进行,和同学们一起漫步在校园的泥泞小路上,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通过多项研究表明:同等条件的两组学生,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同一内容的学习,结果竞赛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由此可知:竞赛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以赛促学”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评价模式多元化

  传统的“一纸考试”的语文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能实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的课程教学目标。随着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推行,以及现代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评价模式迫切需要改革,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了一套有用的语文评价模式:结合学生现有基础,着力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明确语文教学的评价内容,如识字需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把总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去实现。语文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弱化“唯分数论”的模式,实现科学评价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活动参与度,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四、结论与感悟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占用的时间多,会让学生比较疲惫,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恐惧感。应试教学导致学生整天忙于考试和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就会

  厌烦数学这门课程,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尽量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的讨论、展示、分享的时间,培养学生爱好文学的氛围。

  第二篇: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师生间平等对话、相互尊重、多维互动、积极交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并不断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和满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比如,学习“电路和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电池、导线(铁丝、铜丝、铝丝等)、小灯泡(不同毫安)、开关等实验仪器,然后引导学生选择所提供的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动手组装手电筒,比一比谁组装得又快又好。亲身动手操作,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技能型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践是检验认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中职电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首先,教学内容实践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手段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理解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化,通过设计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有效结合。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之前,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并写出预习实验报告设计,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其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技能。教

  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校园进行义务维修,培养学生分析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维修技能。

  三、巧借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辅助课程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图片、动画、声音等功能于一体,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课时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中职电子电工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利用其功能优势将一些抽象、复杂、空洞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灵活、趣味,有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电子线路”知识点时,笔者通过FLASH动画制作软件来模拟电子线路的工作过程,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又如,电器电路会引发许多事故,这些事故通过实物难以直接演示出来,因而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予以演示,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栩栩如生的情境中,了解和掌握电路故障原理和处理方法,避免事故的再发生。总之,电子电工课程教学对学生成才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职人员,我们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独特的个性。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0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具有中学语文教学的共性,但由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的不同,因而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又具独特的个性。因此,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三年中专教育后就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相对而言这些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之间存在着至少三年的学校教育的差距。高中生毕业之后,通过参加高考可以继续接受三年的大专教育或者是四年的本科教育,可是中专生在完成中专课程之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就业。这样的差距使中职院校的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身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树立岗位意识,也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能说、会写、善于沟通、踏实肯干的职场新人。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一些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中专学生适应就业需求常用字的归纳

  在教学中,笔者总结归纳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要求学生能读会写,熟练掌握这3500字。如:暑假——薯片——警署(常用字)鹰隼——踟蹰(次常用宇)。为夯实学生字词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1.1将这些字词渗透到每一篇语文课文中去:在讲解语文课文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性、词义;利用教材中的单元练习对所学字词进行检测;利用语文练习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帮助学生正字、正音,加大普通话培训力度,便于学生交际沟通。

  1.2每个教学单元都对学生进行字词小测,如:指导学生连字成句,连句成文,进行口头作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间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每单元都安排字词听写,并要求学生把写错的字词多写多练。这些强化训练有助于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充实学生课余时间。

  1.3把字词测试成绩融入到期末技能考试成绩之中。语文技能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字词成绩也占相应的比重,技能成绩不及格,期末

  考试成绩也不及格。使学生更加重视语文技能,积极学习字词、学习写作、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把讲授文言文、诗词作为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切入点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学科应该成为每个人能够熟练运用的,为生活服务的~种工具学科。很多人觉得中专学生素质不高,水平太低,其实是因为中专学生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很多时候中专生无法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无法第一时间领会领导意图表述不清楚,词不达意;无法读懂、读透文件内涵。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华,诗词中流动着美好的词汇和意境。笔者相信,通过语言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如电美、装潢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多客户只是通过语言表述就希望设计师能用软件勾画出理想的效果,如同诗词含蓄的特点和意象的作用,白描的作用。旅游专业的学生讲解导游词的时候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古典诗词基础。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正是希望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因此,笔者通过让学生:接触——感知——认知——反思——模仿——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达到独立成文的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2.1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结合作家介绍、背景介绍、相关典故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如,每节介绍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古典故事。

  2.2适当淡化古典诗词知识: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古典诗词知识较晦涩难懂且实际应用机会不大,可以适当淡化。

  2.3涉及到文言文教学时,注重文意讲解,不必逐字逐句细究。这种做法也是当下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趋势。

  2.4选讲经典文言文课文,不搞“大而全”式的教学且要筛选对中专生普遍水平而言难易适中的课文来介绍。

  2.5激励学生背诵经典篇目,如《石头城》、《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这样有利于将来学生就业时能够不在起跑线上输给大专生和本科生。也能够帮助学生写出更富于文采的文章来。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正是如此道理。在语文课上要侧重对学生进行敢说训练、自我介绍训练和求职口才训练

  为了把讲练结合落到实处,}BiJ[I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落到实处,我每节课都要进行口语训练,先指导方法技巧,由学生进行练习,然后针对学生实训的结果点评、指导,学生再练习。经过反复的“讲——练——评——练”过程之后,学生完全可以大方得体的在大庭广众之下通过语言展示自己,亦能熟练运用学过的知识应对突发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收获了语文基础知识也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区别对待基础写作和应用文写作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如何接收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写作就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

  在指导基础写作时,我意识到为学生介绍写作方法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容易上手,条理清晰。写作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从主题选取、内容的筛选、语言设计、结构安排到突出文种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都要交代清楚,便于学生操作,避免学生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还要就学生易出现的如跑题、主次不分、选取例子不当、论点不鲜明、语句冗长乏味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训练。在训练中可以选取错误选文片段作为反面例子,进而指出其错误和不当之处。设计写作训练时还可以令学生尝试写短文再以此拓展开来形成全面成熟的文章,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降低写作难度。

  在指导应用文写作时要先给出各应用文种精当的概念,其次要明确具体的指出各文种的写法,这样才能有良好的开端。应用文写作与基础写作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极为重视格式和措辞,因其要根据不同发文机关、发文对象来写作,所以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在设计应用文写作部分时必须有范文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写作重点之处要突出讲解,还要大量使用例子。如《会议通知》、《停水通知》、《放假通知》。我在已往上课时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讲完了理论和例文,让学生自己练习,最后学生们交上来的文章几乎一样,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理论讲得太多,例文讲得太少,学生们没有很好地把握例文的实质

  和特点,只有照猫画虎,千篇一律,对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例文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参考,渐渐体会到这些例文的语言运用,惺慢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写出具有不同语言特色的应用文。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既强调语工具性,文化素养性,又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所以,我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令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也重视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课上和课余时间不断反思和学习使他们成为能说会写的技能型人才。哲学中强调量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变的可能,在中职学校,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慢慢积累,以适应就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学习是终生的是事情,不在一朝一夕。本科毕业的学生如果停止了学习也未及中专学生长年累月的积累和钻研。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将会继续沿着可持续性的教学模式,努力学习和探索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四篇:特殊教育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1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特殊教育学校主要的对象是身有残疾的青少年或者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自身针对有缺陷的学生提供教学,通过基础教育教学,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最为基本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开发,帮助学生树立起乐观心态,使其可以正确、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并且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进而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拥有自身精彩的人生。

  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语文学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看来,有兴趣的东西才有动力去学,作为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本身抽象性知识过于繁多,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它能迅速地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因此,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语言和教师对于教学情感的真实投入,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化的视听教学工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调动起到很大的作用。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真正理解语文课堂的知识并很好地掌握语文教学的实质内涵。向学生们传授语文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责。如果能够很好地借助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出色有效地履行教学职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理解语文这门课程的实质并掌握其中的内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教师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应用现代化科学教学技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场景,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强化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合理使用现代化技术、把人物与事情发生的具体经过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其中的内涵,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再运用语言的魅力,把学生带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代入人物角色,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同时,通过语言上的点拨,让学生明悟其中的道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生活化教学中,老师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使学生们的个人情感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铺垫,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2生活化课堂的塑造策略

  2.1巧妙的设计导入生活情境

  生活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导入方式也多样化,一个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很快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从而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应当根据不同的课型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一般来说普遍运用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1)过渡导入,就是通过对上一堂语文课程知识的总结,一方面

  能够对学生们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加深学习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收回到学习中,为即将进行的课程做好铺垫。

  (2)故事导入,就是根据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能够启发学生们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即将进行的课程内容。

  (3)音乐导入。同样是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放给学生们听,听完之后让学生们说说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即将要讲授的课程之中。除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很多的形式,如诗词式的导入等,都能起到比较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具体的导入方式。

  2.2生活情境内容的设置

  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其情境内容势必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以便为语文课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铺垫作用。

  生活化教学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本的内容以及学生们的一些情况,创设或引入与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切身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提前了解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基础性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一些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能方便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教学目标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与思想,而不是仅仅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成功制定之后,接下来就是针对性地找生活情境材料,既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同时也可以在身边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材料。当生活情境材料收集之后,就需要对生活情境材料加以分析及整理,形成符合学生们实际情况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情境,这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主体就是根据生活情境设计出相关的一些问题

  让学生们去思考,由学生们相互讨论。

  生活化教学法可以说是一个类似于节目制作的过程,老师当主持人,学生们是节目的嘉宾,同时也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全程参与到活动中来。构建主义认为生活化教学不仅仅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教学的重心不在于老师身上,而是学生,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一个引导促进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

  2.4生活情境课程结束具有艺术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结局的完善。一堂课程下来,一切顺顺利利,不能因为最后的结课的方式运用不当而导致不够完美。结课的艺术性就在于对整个课程起到画龙点睛之效。通常运用的结课方式有以下几种:

  (1)总结式。即语文教师通过引导简洁的语言对整堂课的内容做一个提炼,加深学生的记忆。

  (2)悬念式。在语文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同时预示下一节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及为下堂课作铺垫。

  (3)例证式。即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些与自己相关的经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在于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本文首先对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而后从巧妙的设计导入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内容的设置、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以及生活情境课程结束具有艺术性这四个方面探讨了生活化课堂的塑造策略。

  第五篇:中职学校语文读说写三位一体教学研究

  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守语文教学本质的前提下,本课题将尝试阐述中职语文教学的新方法――读说写三位一体多元并举,对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的职校语文教学进行理性的考量和反思,并做出及时而

  又能动的应变和改革。

  一、课题确立的背景,它的现实针对性及实施目的(一)课题确立的背景

  ⒈深化职教改革的时代要求

  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作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着力于市场与人才供求关系的调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都提出了要求。顺应这一趋势,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日渐从基础教育的理论性、务虚性框架里分离出来,它以时效性、实用性为特色,以进入市场、投身实践为目的,与分数决定一切的传统教育观相比,它取的是“能力决定命运”的一途。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正经历着从独抒机杼的自发状态向系统而有效的自觉状态的华丽蜕变。

  ⒉教学自身发展所需

  就教学体系建设而言,职业院校体制的健全(职高与普高的分流,中专、中技和职高的合流,中职和高职的衔接,高职本科院校的出现,成人教育的职教化倾向等)和功能的转型,要求职业教育拥有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

  就教与学的互动来说,首先,学生和家长期待着职业导向的短平快式教学成效,它针对学校和教师,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有力的倒逼机制。其次,大凡教师,总在主动寻求教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中职语文作为基础课,则在专业课程改革之际,力图保持与专业课的良性互动和平衡,同时又坚持着自己的个性。

  ⒊国外职教的启示与借鉴

  德、日、美等国职教发展相对成熟,“重工”而不“轻文”,通识教育在职业院校的普及,是作为“人”的基本需要而实施的。其中人文教学的常态化,与技能和实践教学形成软硬相间、张弛有度的关系。它带给我们当下中职教育的启示是:实现职教转型,或曰最大限度实现教育效益的功利化,语文为代表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小觑,语文所秉持的审美和心灵“质”的坚守,和它在说与写上“用”的机变,贯穿于中职语文教学具体的过程,为职教学子提供了虽仓促

  却十分必要的文学和思想,以及读的基础上的说话能力和写作基本功。

  (二)现实针对性和实施目的现行中职语文教学有着诸多的偏差或弱点,如: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各自为政、学生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教学内容或沿袭普高教材一成不变,或紧盯技术和“诀窍”急功近利;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或语焉不详,或简单应付工具化倾向明显;过分崇尚技术,轻视学生审美观、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人文底蕴和长足发展后劲的缺失??课题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而展开,力图回归中职语文教学的常态。

  课题的实施,将有助于确立中职语文的教学理念(先是在大语文背景下,梳理中职语文的教学规律,把握其发展脉络,估量其内涵和外延;再是在此基础上,构建中职语文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即确立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大纲到课程设计到授受方法一以贯之的实施路线)和方法论(以读说写三位一体为基本内容,以及其他方法),并为职业学校人文学科建设,在短长效应(短中期方法与效益的把握,及长期绩效的估量)、软硬尺度(技术主导的教学氛围下的人文执守和方法应用)等方面寻找共同点。另外,课题的实施,对中职校园文化也会有所裨益。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方法和视角举隅

  (一)课题研究价值

  我们把中职语文教学力图在读说写各方面多管齐下、彼此互动、统为一体、立体生成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其研究价值表现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

  教的方面:摸索出一条与学生的身心状态和职业目标――处于成人又成才关节点上的“技工”――相匹配的读说写均衡发展、整体推进的教学路径;为个人化、自发式且多色彩的中职语文教学,提供系统化的可供操作的教学范例;为教学经验的各自表述乃至自说自话的教学研究,寻求公认的理论认知,撰写可行的研究报告和教学纲要。

  学的方面:在读说写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学感知和应用表达能力的;引领学生阅读先行、致力说写,以说写实践推动

  阅读进度、借阅读的深入提升说写水平,读说写并行不悖,立体交叉。借此,既锤炼学生的综合表达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满足其短中期工作和生活所需,又对其审美和艺术感悟力、思想人格、人文素质等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性教学

  ⒈优化教案设计,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逐渐实现职教与基教的分离,初显现代职教的本色

  从二十多年前人民教育社一统天下的高中语文简约版中专(中技)教材,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若干职教语文班子抱团出台的“表达训练”一类试行本,到世纪之交各出版社竞相推出的“规范教材”(包括某些部委社出版的“专业语文”),以至当下职教转型之际技术课业挤压下的课改资料、校本教材,中职语文教材(读本)为教育与市场的相互作用所驱使,在职业化的道路上奔竞不止。教师的教案也被迫随着教材年年更新,到后来老师们干脆把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当作了教学主轴,一切教材为我所用也可为我所不用。这无疑是职校语文教学自主的一个表征,但也揭示了该课程的芜杂现状。

  我们做过“同步异行”的教案尝试。“同步”,意味着尽量与指定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层次和教学顺序保持大体一致。“异行”,就是把不适合于学生接受水平和课堂讲授效果不好的内容,有选择地予以剔除或修改,以便课堂讲授内容服从于老师统筹的教学脉络;在尊重指定教材的基础上,把多种教材的精华之处综合在一起,不惜编写校本教材以求教学良效(其中,母语和人文的着力浇灌是语文课在任何处境下都不言弃的坚守;而读的基础上说、写能力的激发,也是一个必须倾力的教学追求)。

  ⒉从情感愉悦入手,以审美为中介和经络,在文学的面上进行立体的表达能力训练

  因为学生语文基础薄弱,技术至上的氛围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拓展,所以老师必须在语文课堂和课间,灵活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特别是要抓住他们青春萌动、亲情有感、节日家庆、联谊聚欢等情感充沛文艺思维活跃的时刻,因势利导,及时把他们引入语言文学的感性愉

  悦当中。也就是说,从情感愉悦入手,以可读性强的文学文本(中外文学精短名篇,少年人所适用的读物等)为依托,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享受审美的快乐。当审美成为学生的一种日常期待时,它俨然就是维系语文教学内在品质的一条经络了――如此已由点及线;再由线及面(文学作品、阅读文本的语言质地和艺术内涵,以及它的境界、情思、意义等);当我们在此“面”上自觉地推动读说写三者的互动(表达能力训练),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便展现出来。这么一个点线面至于立体的进程,我们是在教学的微妙推进中,历经多年观察才确认的。虽然有些粗糙,但躬身多年的教学体验,却能保证它是切近语文本质的有理可循的教学经验。

  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互补

  从教材的庞杂困局整理出一条讲解线索之后,我们先是坚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纸质教材、诵读、串讲、板书、词句习得、文本和结构分析、口头和书面作业等)进入课程,它注重的是师生面对面,讲与学、问与答之间的互动,以及情与思的碰撞和释放。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则是为了拉近学生与网络资料、文艺时尚的距离,是为了借助声光色影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方面,ppt投影当然有其必要,而融观赏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多媒体,更是我们所倚重的。比如有关作家作品介绍的百度百科网页、教材所涉文学文化知识的图片和文字、经典诗歌散文的诵读录音、某些演讲比赛和辩论会的现场影像、“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视频,还有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等。

  借助具象的听赏和观赏,激发学生对“文”(课文、作品)的感知,使他们在读图时代、网络时代仍不避读文,仍以读文为本??这才是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互补的关键所在。

  (三)研究方法和视角举隅

  除了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行为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常规研究方法之外,本课题还采用了以下方法和视角:

  “三观”结合法:立足于微观的教学实践、创新尝试和绩效评估,在职业教育、素质教育、人才观念、市场需求等宏观背景下,进行符合中职教育目的和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和论述。其中的推进与演绎、期待与反馈、整合与扩张,正是系统思维在教研中的运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相互关系的启发。中职语文教学研究“三观”皆备,最终落脚于“中观”的应用型理论和教育场域。在把握微观和宏观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研究体验,姑且不称其为“研究方法”,而只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以人文眼光打量中职语文读说写的三元并举和多象共存,再由语文转向其它人文课程,在差异里寻找类同之处。也就是说把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读说写实践建立在语言文学的本质上,同时还让它和史哲、艺术的教学,和品德、人格的养成,和思想修为、精神成长等有机地联结起来。在语文为主轴乃至为触媒的教学情势下,促成学生人文素质的逐步提高,并使之与技能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这便是我们的“多元共生”之法的初衷。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读说写教学实践表述,三者的比例关系与相应教学效益估量,以及母语背景下读说写三合一模式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倾力于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与中职学生相适应的读说写方式。读,作为语文学习的起点,在中职阶段,应区别于普高的分数指向阅读、高职的欣赏维度阅读而独辟蹊径。说,是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尽早掌握的“武器”,作为读的最广泛的应用形式,实践第一,与成人的过程相伴随。写,作为一种基本的表达能力,文学类和应用类写作均应各适其度,底线是不能有任何硬伤。

  二是读说写三个方面的互动和共生。读是基础,说和写是应用;说和写反求助读,推动读的理性安排和有序进展;说的灵动和机变有助于写的拓展,写的艺巧和适度,保证说的精彩与恰当。推动读说写三者之间的互动,首先要促成三者各自内部诸要素的协调和共振,使得三者各自以最佳状态出现并作用于中职语文教学的立体过程,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读说写三位一体。即在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确切保证的基础上,促成表达能力的综合提升,从而由读说写的良性互动,跨入三者混然一体的自如境界。这正是老师所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也是学生的情思、审美、知识、能力等在语言文学方面的成功样态。

  四是立足于成熟读说写基础上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母语语言文学给养之下的专业适应、角色变换、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以及顺应规律的前瞻视野和突破常态的思考与行动能力。

  (二)读说写教学实践表述

  “善读、能说、会写”,是立足于目的层面,对教学实践的一种通俗表述,也是老师摸索多年总结出的中职语文学习“六字方针”。

  善读,高效的择善而读。

  要选择恰当的教材和读物。选择承续初中基础的,与普高难度一致但密度较小的适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外阅读方面,经典古诗文、现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品、高中教材乃首选读物,《读者》《青年文摘》《散文》一类审美和励志的杂志,同龄人作文选(如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选)、网络美文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要把握好读物的层次。应尽量选择那些稍在学生现行阅读水平之上,尚能理解并留有期待空间的文学作品,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

  精读(经典读解、文本细读)为主,辅之以泛读。精读须字斟句酌,针对文字词句、结构脉络和情怀美学,并适度考量其思想文化和社会意义,更须在文学情境下,有序地安排、逐步地推进。泛读是量的积累,是知识面的铺展,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类和篇章,使得阅读有选择、方法有分别。

  意味阅读。审美的方式(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为指针)和启智的方式(以培育思想和锤炼认知为目的),两相兼顾内在互动。其中的妙处尽在课授言词、临场发挥,以及师生的交流和神会之间。另外,阅读中的写作模仿,模仿过后的痕迹脱化,都和细致揣摩的审美意味紧密勾连。

  能说,恰当的能动言说。

  强调现代职教――技术语境下学生的语言应对和业务沟通能力,不求巧舌如簧,但必须表达到位、沟通有效、言行适度、体面自尊。相关教学包括基本口语、日常和工作谈话(交谈、讨论、面试应答、临场发挥等)、公开说话(诵读、演讲、辩论、发言等)等的训练。

  会写,简约的会心摹写。

  力求文学体裁的一般性写作水平达标,其底线是无论主题、情思、结构和语言都必须“过关”;而针对性的应用写作,也能够简洁完整、准确规范。书写效果方面,篇章布局合理、字型结构得体、繁简假借等严守规范,又不失各自的书写个性。以上读说写三者的各自地位和彼此关联,我们简单地把它归置为“读本―说用―写继”。即以读为本、由说而用、因写成继,如此下来,读说写三相交驰外呈一体,联袂激发阅读的乐趣、话语的感性和创写的韵致,为职校语文、人文学科和校园文化,准备了充足的食粮。

  (三)三者比例关系在教学中的把握,以及相应教学效益估量

  在研究性教学中,我们把读、说、写三项在语文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中所占的时间份额,控制在以下范围:

  读≥50%;说≈30%;写≤20%。

  也就是说,大量的阅读,多少带些恶补的意思,以便为面临成人和就业压力的中职学生,开辟最后一个补缺补差的在校阅读地带;适中的说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说话,从被动的应对发展到主动的交流,为他们在不远的将来与社会的对接作必要的准备;少量的写,各种文体都尝试一下,但均不能沉湎太久,举一反三才是不失其绩效的对策。

  综合学生的母语语文期待、社会―职业身份自我意识、创造性的焕发与保持、临场应变能力与自由发挥潜力等,估量读说写三者互动之后的教学效益:三者相加,大于其和,甚至呈倍数增长。

  原因在于:一,读说写内在于语言文学的互动和合奏,激发了学生在读说写各层面的主动性,在言语感悟、思维的连续和贯通、联想和想象、表达的能动性和个性化、自我纠偏和及时反馈等方面,有着茅塞顿开、灵光骤现一样的效果――这是中职学生所经历的文学与人生的首度“开窍”!二,读说写多方同步感性介入,在教学理性的背景

  下,不仅在读说写三者之间,更在三者与文学作品阅读文本之间,都产生一种互相作用的效果(彼此互动、竞相照耀,又内在协调),它无疑是对语文教学效应的放大和提升。

  还有一个更可观的效益:经过此短中期语文的训练和习得,学生与语文课的隔膜和对语文课的无助感都会逐渐消解,对于母语语言文学的亲和与自信就会水到渠成。某种程度上,这是职业教育顺应市场需求又不舍学科要求,在语文教学方面颇具有效性的成果。

  (四)母语背景下读说写三合一模式,以及中职语文与其它人文学科关系初探(与校园文化相伴随)

  如图:

  中职语文,以文学作品和阅读文本为核心,在读说写的交互作用下,呈现出圆熟自如生生不息的态势。它与艺术、历史、哲学等人文教学相辉映,打造了一个充满磁性和感召力的场域。需要说明的是,该人文效应的发生和扩张,始终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伴随。

  母语不仅作为上述所有学科的背景,母语更是语文学科的直接渊源,作为语言文学最本色的质地,蕴藏着最为内在的力量。母语给予我们兴味无穷的词象感悟、心领神会的文化认同和神秘宴乐般的语言―艺术享受,为教育教学打上了一重命定的色彩――那便是中国化的人文教育之于莘莘学子心志的多向培育,是蕴藉自足的人文之于技术主导的中职教育价值的多重呵护。

  四、若干研究观点,相关质疑示例

  (一)若干研究观点

  现把从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想到的几个观点呈现如下:

  善读、能说和会写,是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近期目的,它与中长期职业教育目标相匹配,是人文和技术、教育和市场结合的产物,也是老师应该致力的基本教学追求。

  《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职语文教学,因为时间短促空间狭窄,“鱼”(即灌输语文知识,辅之以理解和表达上的基本训练)和“渔”(即培养对语文的整体感知,传授语文学习方法,激活对语文学习的自觉意识)难以两全。此时,不是舍“鱼”

  取“渔”,而是重“渔”兼“鱼”,也就是说在感性的课堂氛围里,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对于语言文学的整体感知,先把学习语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再在方法的主导下,增加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表达能力,最终令美学感悟和人文情致慢慢充溢学生的心灵。

  强调知识的柔性应用,读说写综合发展,心灵成长和语文学习同步。即摸索出一条以能力为立足点、以素质为本位,人文统摄之下富于发展前景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教学设计的创新,是中职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如:教学理论为纲,教材和资料为目,读为经、说写为纬,纲举目张兼而经纬交叉的教学设计;还有近期(语文在教的本学)效果、中期(学生在校期间)效益和远期(独自走上社会的前几年)效应三者兼顾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论。

  读说写三方面协同发展,应做好其与不同专业的对接工作。在总体一致的框架下,读说写各自的内容、进度、教法等,也应因科(学生所在的专业)制宜各有侧重。班主任和实习教师,是实施对接的中介,也是推动研究进程促成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二)相关质疑示例――关于中职语文教材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材迭出,却难觅代表性版本,主要是因为中职教学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难以规范,也不排斥“近亲繁殖”、树门户立壁垒的可能。尤其是少数打着“情境化语文”“表达技能实训”旗帜的教材,它所设定的“情境”或因与文艺和心灵无关,只能称之为单调的场景,它所从事的“实训”或因脱离了言语质感和写作冲动而沦为强说强写式的练习。更有个别版本尽是些格式化机械性的句法段法训练。它把人文为内质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搞成了纯粹的技术性操作,不仅脱离了文化基础,还因缺乏恰当的表达语境和基本的亲和力,使得师生深陷枯燥和乏力的境地。鉴此,我们呼吁无论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设计等怎样定向了中职教学的路数,在语文课方面,富于启发性的阅读文本和经典作品,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和课授起点――“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古训,对当下的语文和人文教学,越来越显出其规训作用。

  五、课题展望

  职校语文延及职校人文,与校园文化生态息息相关。而读说写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因其母语的先天使命,因其审美、情思和理想相互呼应的独到优势,已经成为职校教育软实力的一个缩影。职校语文立,技术主导的职教才可能受到其潜力和底蕴的涵养;职校语文废,学生的精神成人和全面成才定会错过黄金时期。职校人才培养目的固然无法改变,但在职校着力打造“技术的人”的现实当口,语文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把美与雅、情与思、爱与梦带入学生的职业生涯和生命历程,我们不惧技术的诱惑,更倾心于培养精技在身的“文化的人”和“社会的人”,使他们自立于社会担当起历史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曹长德等.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理念与路径[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4]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王民.可持续发展教育评估探索[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6]孙春成.语文反思性教学策略[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7]汪青松.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8]余文森,洪明.校本研究九大要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9]余飞,张松斌,赵丽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0]张仲良.论听读说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1]倪胜利.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1,(9):94-97.[12]伍嬗婷,崔香淑.21世纪语文课程发展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149-150.[13]刘爱兰.新大纲理念下中职语文“八步法”教学模式[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14]吴胜尧.论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在职教语文课堂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大学,2009.[15]是新宇.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1.[16]吴小攀,翁小筑.袁伟时:提防伪通识教育[n].羊城晚报,2009-8-2(b5).※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中职学校语文读说写三位一体教学研究》(批准号bbb14004)的研究综述。

  汪海波,安徽机电工程学校高级讲师,课题负责人。研究方向:中高职语文教学研究,诗歌创作与评论。王艳秋,安徽机电工程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助理会计师。研究方向:人文、社科课程与中职技术课、实习课的对接。

篇五: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需要,例如专业设置与职位不衔接、课程设置陈旧、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原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工作时,要么专业不对口,要么不能胜任工作任务。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和课程上下功夫。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国家、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化,掌握人才市场用人需求,使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般来讲用人单位招聘比较青睐有实践经验的求职者,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作为优先考虑招聘的因素。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使社会实践日常化。比如,学校可以建立“模拟生产现场”基地,也可以建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中等职业教育偏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些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等学。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1-

  素质的提高,可以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并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学习者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①当前,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首先,可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加入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其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促进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外,相关部门要把好双师型教师质量关,只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才能给学生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四、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特色化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首先要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法》第21条规定:“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②这明确了我国中等职业多元化的社会参与。实现多元化的主体办学可-2-

  以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办学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益。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向办学形式多样化发展,大力鼓励校企合作办学、校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个人出资办学等不同办学形式。③另外,中等职业学校还要体现自身特色,比如专业特色、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总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式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只有秉持“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特色化,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及其培养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

  一、教育类别的变革

  为了能为应用性高等院校输送优质的生源,为了让职业教育实现一条龙的服务,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技工院校,无论是普教和职教,都可以随时进行调转,打破禁忌和藩篱,实现华丽的转身,从源头上厘清,自下而上建立通畅的双轨制教育体制,进行教育类别的变革,就成为不二之选。从中国职业院校的领导体制-3-

  来看,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分属两个不同的序列,中职和高职属于教育部门管理,技工院校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培养目标、学制、专业名称和代码等均有差异,学籍号的编排也迥然不同。技师学院的数量、规模也较普通高等院校稍逊一筹,这样的管理体制需要改善。如果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籍能够统一,如以身份证号码作为学籍唯一的识别代码,允许有能力的技工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应用技术型本科的统一招生考试,纳入招生计划,实现学分互认,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殊途同归,不能说不是一项利于当代,功在千秋的创举。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差异也很大,可谓泾渭分明。高考独木桥长期为普通高中所垄断,职业教育一出生就仿佛是个低能儿,成为学生和家长无奈的选择。

  现如今,在学术型和技术型人才选拔方式面前,普通高中教育不再一枝独秀,春季高考在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面前,呈现出摧枯拉朽的生命力,为平时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提供了鲤鱼跳龙门的机会。如何做好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普通高中中纳入职业教育的因素,从而打破两种教学类别之间的藩篱,让那些不适合走学术性路线的学生有机会尽快转型,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在法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会实施分流,分别进入普通高中、技术高中和职业高中进行学习,经验成熟、成功。前两类以升学为基本目标,三年后升入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型高校;后者则以就业为目标,但学生在两年学习时-4-

  间后,可以自己选择是就业还是回普通高中或技术高中继续就读升学。而在高中毕业时,法国也会有普通会考、技术会考和职业会考来对应三种不同的高中学业轨道。各会考下面分为许多专业种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来选择。国内开创的综合高中办学形式,在前两年采用普通高中课程,第三年再进行分流,这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选择会更公平,发展也会更好。国外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入高考,对高考的内容、形式、录取、管理等环节进行了全新设计和部署,其中不分文理科、取消艺体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延迟到高考后、逐渐取消录取批次等变化备受关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更为繁重的时代使命,就是把原来的高中和专科阶段的职业教育扩展到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职业教育。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在等省市高职招生采用的“高会统招”方案基础上,沿着“学术型”、“技术型”高考改革思路,再做进一步修改,或许将是不错的选择。

  二、培养模式的变革

  在招考变革的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把握本质,突出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5-

  1.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联手,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职教联盟,开展“订单培养”,签订培养协议,制定合作章程,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引进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发展方向明确,学习内容实用,激发了学习动力,做到了“适销对路”。

  2.工学结合模式以职业活动为主线,将培养目标与职业活动内容,环境和过程有机结合,引进企业加工项目,以企业生产项目为教学载体,让学生直接参与产品制造和工件加工,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过程与产品加工过程有机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如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计算机应用、汽车应用与维修等专业,从第二学期开始,实行1带5,即1名教师带5名学生;1名企业师傅带5名学生,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与周实践活动,企业派师傅全程指导,通过每学期2—4周不同阶段的工学结合,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和模式。

  3.顶岗实习模式按照教学需要,学生在校完成教学任务后,到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实习工种、时间、报酬、劳动保险、职业健康保障。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进驻企业,参与指导,跟踪管理,与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对相关专业教学和技能训练内容的修订-6-

  完善,把教学活动延伸到企业。这种模式促进了师生对顶岗实习企业的了解,对岗位的熟悉,对职业的把握,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稳定性。

  4.基地培养模式建立以基地为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活动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基地教学模式。如在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监理等专业教学中,把企业施工和监理现场作为技术教育基地,利用基地的场地、设备和技术等资源优势,开展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研究、交流讨论、总结点评”,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育资源校企共享、互惠互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为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及高端技能型人才,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可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试行“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模式。如“3+2”“3+4”模式的创立,让更多的学生能受益于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生存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有力结合,学生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应用性本科高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承接和延续,首先要从体制和理念上转型。转型不是降格,而是一种新型的面向社会、贴近市场、务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广大学子架设了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三、教学模式的变革

  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确定后,各职业学校应“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快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7-

  以满足技能实训教学的需求,着力探索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训教学变革。

  1.创新教育环境,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创新教育环境是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首要内容,职业学校要借助全国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或示范性专业建设等不同项目建设之机,实现教学设备购置或实训基地建设的换代升级,力求超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适配需求,重点建设校内实训车间,确保车间工位足,改变“教室学理论,企业去实践“的传统模式,将教室搬到车间,建成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加工生产一体化的实训室。

  2.创新教学方式,推进专业课改革按照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在不同的专业实行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开展“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教学。根据专业方向和岗位特点做如下改革:一是确定教学安排。每个专业分成不同的模块,根据模块安排专业教师,确定教学时间和实训工位。二是联系项目加工。根据教学模块进度,联系企业来料加工,以加工工件为项目,开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教学。三是开展模拟训练。通过信息化系统模拟加工训练,直到技术熟练。四是投入实物训练。将模拟练习数据输入工件加工系统模板,开展工件加工实物训练。改变传统的依据理论,被动教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二是开展“岗位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如在建筑工程施工和烹饪专业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第一二学期到企业和工作现-8-

  场岗位观摩,情境体验1个月。根据校内一体化实训室的学习进度和模块需求,到企业或工地开展实战演练,亲临岗位。第三学期开始将岗位教学的时间提高到2个月。改变实训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的弊端,提高岗位的针对性。

  3.创新参与方式,推行活动课改革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学校改变活动课以公共基础课程为主的活动方式,加大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一是组建技能提升班。将“分层次教学法”落实在活动课中,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好的专业发展,比如在珠宝玉石加工专业开展“店长助理班”课程培训,鼓励学生扩展专业领域,提升专业能力。二是组织家长参与技能评比。改变传统的家长会方式,将技能大赛与家长会结合,邀请家长与专家一起参与大赛评比,加大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力度,共同促进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

  四、课程体系的变革

  有了恰当的培养模式,有了契合的教学方式,接下来,顺理成章就可以进行课程的改革了。遵循“适应企业生产需求,符合学生基础实际,满足专业能力需要”的课程改革思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和构建以模块化和项目化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就成为首选。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开发和编写符合学生技能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校本教材,突出“能力本位”,重视-9-

  职业素养。通过课程改革,改变学科课程结构,确保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3:7,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时间比例为1:3,将会相对合理,从而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毕业生均参加所学工种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毕业时不仅有“毕业证”,还有“职业资格证”,持双证上岗,有备无患。

  1.建设“项目化”的公共专业课程体系职业学校在公共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实行项目教学法,“以够用为度”,推行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公共基础课选择不同。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公共基础课和不同的学时。比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学课的课程难度和开课时间要远远高于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二是专业基础课重难点不同。不同生产项目突出不同的专业主攻方向。如根据矿山机械高自动化特点,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操作及设备维修,在焊接技术应用中增加了二保焊的基础课程。三是专业实践课教学方式不同。打破一年级学理论,二年级学操作,三年级顶岗实习的传统课程体系,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实行以加工项目为主线,围绕项目“学理论—模拟操作—工件操作—学理论”的模块练习。四是专业方向课职业要求不同。在专业方向课上,选择不同的选修教材,设置不同的选修课分值比例。比如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对学生的外在礼仪要求高,职业方向课选修分值就高,而在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对外在礼仪的要求相对低一些,职业方向课选修分值随之降低。

  2.建设“就业导向”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以企业的实际需-10-

  求和学生就业能力为切入点,让企业和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体系中来,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展的课程,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力度,删减、淘汰滞后的知识,增补企业和职业资格考试等需要的内容,调整教学难度,实行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让学生会学、易学、乐学。

  3.建设学分制和双证制课程评价体系结合课程改革,制定相应的学业成绩考核办法,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科成绩、选修学分均纳入毕业考核中,由注重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增强学生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双证”制度,加强技能培养与技能鉴定工作,学生毕业时除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相应专业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师资培训的变革

  在课程改革完成后,职业院校如何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就提升了工作日程。目前,职业院校大部分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欠缺,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实训活动,无法适应与应用型本科高考选拔方式匹配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处理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关系,中等职业学校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把调整教师知识结构、增强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应用能力纳入到教师培训中去,改革教师和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行为的引导者,由-11-

  教学过程的领导者转化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设计能力,烘托和谐的教学氛围,打造“师生互动,有趣高效”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加快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和省市骨干培训,选拔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挥他们在专业教学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加快专业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实践实训能力,有助于高屋建瓴地对学生开展技能培养。

  二是让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在企业接受“接地气”的锻炼,近距离地提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技能;三是聘请高校专家、教授到校集中进行短期专题培训;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过硬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到教育教学一线,当师傅带徒弟,提高实战指导能力。四是改革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招聘方式,打破地域限制,扩大招聘范围,将有潜力的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吸纳到专业专任教师队伍中来,纳入财政拨款,切实将一定数额的编制用于专用教师招聘,解决专业师资短缺的问题,解除专业教师的后顾之忧,确保专业教师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五是安排专业教师到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或春季高考工作做得相对不错的学校参观学习,汲取经验,弥补差距,来指导和引领学校的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实训实习教学的水平。通-12-

  过校本培训、外派进修、产学结合、研讨交流等多种途径培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打造出一支与教育转型要求相适应、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学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总之,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前,为了顺应“应用性”和“学术性”本科选拔人才方式的需要,实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双轨制,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打破固有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就显得时不我待。职业教育历经30余年的发展,承载过期盼,经历过波折,能否完成嬗变,能否水到渠成,与普通教育携手走向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XX:侯振海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1.教育经费投入较低,与学生规模不适应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仅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发展水平。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是其投入力度与学生规模日益扩大的速度是不相适应的。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在逐渐扩大,然而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13-

  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这不仅满足不了学生规模的日益扩大,给学校增加了负担,也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2.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直接导致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如今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技能型人才却严重紧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然而,虽然中央政府以及各个省级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对于中职教育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

  3.中等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素质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教学质量水平。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环境、自身管理,还是师资力量和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都存在欠缺,整体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和教育管理体制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其办学体制改革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有效改变现状,提高职业教育综合素质水平。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转型,必须从观念入手,树立新的-14-

  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转换办学格局,改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散乱的现状;其次,要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加强教育各部门的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途径;再次,是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行校企合作,走产教结合之路;最后,是加大专业设置的调整力度并培养特色专业,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使其能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2.提高认识,加大重视程度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创新办学思路,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自身认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其发展。

  3.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

  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因此要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如果仅仅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可以进行多方投资,拓宽教育投资渠道。为此,可以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以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有能力配备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教学设施,-15-

  改善教学环境,有力地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建立一些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进而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率。

  4.提高学校师资力量整体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一个优秀的师资团队能够带动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良将手下无弱兵,描述的正是这种情况。因此必须重视师资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人才扩大师资队伍,根据专业特点为学生配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逐渐优化师资队伍,从而确保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则不能疏忽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多安排一些学习交流活动,加强教师教学技能与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师资力量的教学水平。

  5.强化舆论宣传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舆论宣传对社会大众的行为有着导向作用,可以通过转变人们的观念进而使人们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及教育事业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大力营造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并对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社会对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以及创业人才的典型事迹等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

  -16-

  6.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有效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促进职业教育的成功转型有着重要影响。当前的课程体系以学科结构课程体系为主,教学内容则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抓住关键,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应用与实际角度出发,由课程专家根据专业工作描述编制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此外,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步伐,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我们必须创新办学思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投资力度,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其成功转型。

  XX:邹正滨单位:吉林省镇赉县职业教育技术中心

  -17-

篇六: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教育的渗透论文(精选5篇)

  第一篇:中职语文教学中职业教育的渗透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以专业知识为主,文化课为辅。由此,学生对文化课也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我们认为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其实具有永恒的魅力,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看,大多数同学的内心始终是向往语文的。如果教师能够找到一条正确途径,努力构建其沟通的桥梁,从而营造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

  一、更新中职语文教学教育观

  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素质对于未来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需要对教育理念有一定的更新,并将语文教育的重点放在人才的培养上。由此,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在整个学期的课程上与其他专业技能课程占有同等地位。众所周知,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工具。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知识和技能的传递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一载体,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和基础,承载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中职语文是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直接途径,是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进行思想交流的基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其它科目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等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由此可见,“听说读写”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语文课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口语训练与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一)强化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将面临择业、就业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中职生就业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据了解,不少学

  生在毕业面试或实际工作中,往往有因不善言辞而与机遇失之交臂的事情发生,因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语境,尽可能的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例如:讨论、辩论、演讲、交谈、介绍、讲解等综合方式去进行。可以在开课前的1-3分钟让学生上台读名篇佳作,讲成语故事,评新闻时事等,先是准备演讲稿,看稿进行演讲,经过长期的时间进行培训,学生就可以顺利的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刘莉的讲出来。另外,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讨论会及辩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二)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程式化很强的文体,虽然种类繁多,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式和内容、使用频率较高的专门的用语、常用的表达方式等,这是各种应用文共同的特征,学习应用文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找到这些规律,比如,应用文的格式一般都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或标题、称呼、正文、结束语、落款五个部分,而“称呼”和“结束语”是配套出现的,因此,学生只要能够记住哪些应用文是应该使用“称呼”的,基本就可以判断用哪种格式来写作,不用去记忆每种应用文的格式。由此,打好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就等于是给学生建立了一个标准的应用文写作模版,虽然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限制,但对于应用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对应用文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课堂的活力需要学生们感受到应用文学做的乐趣,课堂的“活力”依赖于教师教法的“活”,这样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活力。职业教育是为就业服务的,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最大限度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将来的职业、工作岗位所涉及的任务、内容和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学习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应用文教学的实用性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了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专业领域相渗透。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其核心思想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中职院校在语文课堂上应该设置应用文教学的创新

  我是,实现学生对语文主动学习的教学操作,能够在应用文的教学课堂上采用人物驱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提升自己,将语文课堂演变成“动态课堂”,并衍生称融合社会的人生课堂。但改变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全面改变现阶段语文教育的现状,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修养,积极的强化中职生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佳明.论中职语文教师的实践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2]陈文艳.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3]李菲.中职语文职业化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论文

  一、引言

  《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语文学科在实施德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既包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又富有鲜明的形象性,文道结合,易于感染学生,因而在中职德育开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教育的效果也最为明显。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优势,结合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性、工具性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多在“德育渗透”上下工夫,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中职德育的基本目标解读

  谈到德育它的概念非常广泛,小到吃饭点滴,大到家国民族,每个方面人们都应该对学生展开教育和督促,从中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人们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教育。第一,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多年来创造了许许多多举世瞩目的奇迹,这其中有人民的血汗智慧,更是人们家国天下的民族意识促使人们不断向前,在中职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之外,要渗透给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继续努力为国争光。第二,培养学生积极

  向上的健康人格。中职过后很多学生会逐步走入社会,成为一名基础岗位的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积极健康的人格不禁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同时也会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团结协作,共同创新。中职语文教学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第三,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不管以后学生走入哪个行业,都是一枚小小螺丝钉,拉动着整个机器的运转,在学生阶段就需要渗透给学生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踏实勤奋、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德艺双馨越来越被看重,也只有在良好职业道德支配下的人生才更具魅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样化渗透德育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文化与心灵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着学生感悟文化的独特魅力,徜徉在文学的世界中发现并感悟发生在人们身边的德育。第一,在语文课堂实施过程中重视德育渗透,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明确规定了对学生要科学的实施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多重教育。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中心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接受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把德育渗透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学环节包括组织备课、课前预习、教授新课、课堂反思等,教授新课又包括导语的设计、背景介绍、题目分析、文章解读等多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运用多重方式与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因此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很好发挥语文德育效果。以《荷塘月色》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本身的一篇写景佳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作者介绍,背景分析等多个环节渗透给学生家国主义教育。朱自清教师的《背影》《春》等多篇文章也可以作为延伸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多角度感受大家风范和暖暖文字中流淌的情感,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谈谈自己的感受。第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进入中职院校之后很多学生会更加注重技能的学习,对于文化课程的学习忽略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在这一现象下很多文化课教师也会逐步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知识学习,也使得中职语文的德育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人们要时刻以身作则,不管学生们对待语文课堂的态度如何,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多样化设计语文教学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和教师爱岗敬业的姿态。注重从教师本身出发,严格要求自己,这既是对学生德育的基本态度,也有利于改变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促进中职语文教学的良性开展。教育家叶圣陶说:“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工作作风、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德育渗透的榜样。教师上课从不迟到、早退、旷课,势必影响学生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平等对待人和事,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势必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做人原则;教师自信地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工作中的不顺,学生也会丢掉自卑,建立自信。第三,注意语文课与德育课的区别,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是要求语文课的开展全部追求德育,语文课有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中职语文教师在要分析教材的同时,诱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而不是满堂课程的灌输给学生德育的思想和理念,那样会让语文课程失去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因着语文的浇灌,德育的大树才是充满生机的;傍着德育的长河,语文教学的光芒绵延于每个角落,让学生的心田绽放绚丽花朵。

  四、结束语

  中职语文的教学工作本身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虽不直接关系学生以后的升学与就业,但是却全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以后,所以语文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成就了学生的未来和明天。

  参考文献:

  [1]樊美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7).[2]廉晓梅.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J].当代职业

  教育,2012(12).第三篇: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周小波

  摘要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之路做好铺垫。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培养目标

  道德教育

  育人

  言教

  身教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可见,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我们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它的特殊属性,这种特殊属性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场导向性。这种市场导向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直接有用的人,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选择。由此,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道德素质,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

  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语文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一切思维和技术“设置平台”,使人类及其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道德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因其固有特点、管理方式和教育目的,语文教学又具有与普教不同的地方。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发现很多东西还是像他们初中一样,因此对前途对未来更加缺乏信心,对自己越没有了清醒的认识。很多学生刚刚入校以来还能遵守校纪校规,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你叫他往东,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产生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甚至说,处分怕啥,最多不在这个学校读书。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可是校纪校风有没有好转呢,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或许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书”去育人呢?下面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直接通过学习语文教材,达到“育人”的目的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因此,语文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加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例如,学生了《过万重山漫想》要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添生活的情趣;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要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学习每篇课文都

  能有意识地对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教书”和“育人”就能达到和谐统一了。

  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主动地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

  因为仅仅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阅读教材,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应的课外读物,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起到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法国作家莫伯桑的《项链》这一课时,我推荐学生课外去读《皇帝的新装》。在交流读书心得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皇帝和玛蒂尔德都是因为爱美才有可悲的下场;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反对:难道生活就不要美了吗?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后达成共识:爱美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还有人说玛蒂尔德很勇敢,没有被巨额债务压垮,用十年艰辛的劳动维护了自己的信誉,表现出对友谊的忠诚;马上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没有在丢项链之后就通知朋友,就是对友谊的不忠,受苦是活该??虽然这一课学生们的争论使课堂秩序显得有些混乱,我还是感到由衷的高兴,毕竟他们都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虽然显得幼稚,却也迈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作为女教师,笔者在这一点上感触尤深,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师生的平等是朋友式的,就能拉近师生心理的距离,沟通彼此的心灵,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人格的建立。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努力和学生进行交流,展开平等的心灵对话,作为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比较多,我们经常以开座谈会等方式探讨社会上、学校里、班级中发生的一些事。一开始他们不愿袒露心迹,随着交往的加深,我的真诚打动了他们,他们纷纷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也能自觉遵守,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不经意间就可能造就一个人,也可能因此就毁了一个人,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

  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如果说一套做一套,这样的教师,无论道理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也难以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例如,某位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为表白自己公正要私,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结果就有几个学生对他的工作提出了批评。这位老师知道后,大发雷霆,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打击报复。结果可想而知,他任教的学科受到学生的一致抵制,成绩一塌糊涂。更糟糕的是,这件事使学生失去了对所有任课教师的信任。总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到周围的人和事,这种损失才是无法弥补的。以此为鉴,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教师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仅做他们的老师,还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做人的榜样。通过老师长期的言传身教,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应该能自然而然地形成。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高尚的人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教书和育人很好地结合起来,尽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参考文献

  《语文教育论著与研究》

  林炜彤

  浙江文艺出版社

  《审视中学语文教育》

  孔庆东

  摩罗

  余杰主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

  《教师是谁》

  陶志琼

  中国文史出版社

  《教师职业道德》龚乐进

  张贵仁

  王忠桥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课堂中传播“正能量”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职业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即德育。而语文教学在德育上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独特优势,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如何在中职

  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并达到良好的效果做出一系列探讨。

  关键字:中职

  中职语文

  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里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争取理解与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就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语文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需要我们把传授语文知识和道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的成长。

  一、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中职学校生源现实的需要。中职学生受家庭、社会影响大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性格缺陷,他们入学的时候成绩比较差,厌学情绪严重,更有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迷茫,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利用语文教材中富有激励性的文章教孩子们做一个有信心、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是所有中职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中职学生就业的需要。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中职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二是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与创造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由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角色转换,以积极心态对待职业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中职语文老师要积极利用包含着创造与创新、自尊与自信、责任与诚信、敬业与乐业等良好品质的选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可行性

  (一)中职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不太抵触的态度,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让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有了充分的可行性;

  (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

  “文”,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性,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

  (三)现用的中职语文教材选材的合理性。现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以中职学生的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为基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学练活动;选文具有时效性,即能“反映新鲜生活、传递新理念、以新理念反映民族文化”,真正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而且里面的选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美文,这些文章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它们本身就是学生的人生指南。

  三、中职语文教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例如学习流行歌曲《隐形的翅膀》就要强调原唱者张韶涵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利用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对他们进行教育;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我们就可以对学生强调诗歌里面追求的同甘苦,共欢乐,互相依存,又各自独立的爱情观,和学生共同分享那

  份独到的爱情追求。这样就可以使同学们正确面对成长中感情的困惑,正确面对爱情。

  (二)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学习老舍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合欢树》等作品,我们强调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真挚之爱,让学生体会身边的幸福与感动,理解父母的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三)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时,通过让学生分析“负荆请罪”一节中表现出蔺相如宽容的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会宽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放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学习《士兵突击》时,通过分析士兵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教育学生面对未来要坚定,执着,踏实肯干,“草根”也会成为“英雄”。

  (四)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例如,学习《废墟的召唤》时,通过让学生分析作者在傍晚进入圆明园时的感情变化,得出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要勇敢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这一主题,告诉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他们明白自己担负的责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时刻为祖国贡献力量的热情。

  (五)利用格调高昂,激励性强的文章,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许多中职学生感到前途很渺茫,甚至有时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极度自卑。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擦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明白活着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名诗《将进酒》时,我们要强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他们明白,中职学生是祖国发展必不可少的中坚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参与、组织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己的团队组织能力,会提前体验进入社会后要面临的种种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深知道传道与解惑的内涵,知道德育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我们就必须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与素质的同时,成为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从而达到语文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付广娟;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李娟;浅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33.刘鹰;中等职校语文教学现状调查及改革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全文共计2366字)

  第五篇: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摘要】当前社会受到市场经济冲击和社会分工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本体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的渗透。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具体探讨,以期引起同仁对生命教育的重

  视,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探索进行到底。【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归宿,作为培养人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与完善。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人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的育人功能。从育人角度而言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语)。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我在实践中发现,语文学科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生命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就目前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很多孩子生命现状调而言情况不容乐观:89.27%的学生或存有生命焦虑,亲子沟通不畅产生生命无依,师生对话缺失产生生命孤独,同学交往畸变产生生命裂变等心理现象;26.04%的学生曾产生过自杀念头或行为,认为“死了也许比活着更快乐”。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生命教育学教授袁卫星认为,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理想教育十分必要,但任何德育教育都不能取代生命教育,没有了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和理想,生命教育最初始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因而,职业教育不仅是成材、成器的教育,更应该是生命教育,也就是在孩子成材、成器的教育过程中参其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文学巨匠鲁迅说过:“教育是要立人。”西方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是要培养“既能行动又能思想的人”。教育就是关注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努力创造并积极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进行生命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能性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能性。在教育部新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家、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曾如是说过:“学语文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与结晶,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关注人,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而人之为人的根本在于生命,生命是人存在的最重要形式,因此语文课程要实现育人功能必须要关注人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可见,生命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生命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两者紧密联系,不可缺失。

  三、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说。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再来处理为时显然太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

  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生命教育教学中应该结合现今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中职语文的教材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价值、探求生命意义、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1.唤醒生命意识,感悟生命价值

  新的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入选了许多名家名篇,其中许多篇目不仅是文化的荟萃,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因此,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随时捕捉时机,在

  课堂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例如语文课文中,很多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勇敢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轼、史铁生、海伦?凯勒等等。对这些作品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向这些作者学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探索生命探求生命意义,构建人生信仰

  珍爱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中职学生处在人生的花季,也处在人生的雨季。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有烦恼;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他们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构建坚定的人生信仰。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如在讲《列车上的偶然相遇》时,我们要深入挖掘父亲之所以成功的内涵: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在讲《绝品》时让学生明白在普通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令人仰止的民族大义、职业理想与操守。在讲《那一年,面包飘香》时去感受师生之间互爱的真情外,让学生更多的确立“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的理念。这样,教师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借助一些生命的参照,引导学生积极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3.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开展多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情感和信念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体验,能够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去。例如在讲授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理解时,引入学生对“人才”、“人才”、“人财”的讨论;在讲授史铁生的《合欢树》和《我与地坛》时引入了项目

  “感恩”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父母在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一片深笃之情,进而在一片爱的纯情体悟中,很好地理解生命成长过程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恩情怀,在亲情的感悟中体会生命的厚重。在讲到《离太

  阳最近的树》和《像山那样思考》时让学生去组织和参与

  “珍爱生命,绿色环保”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命的力量,有意识地去唤醒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友善相处的生命意识。过去在教学上,我们虽然也很重视情感因素,但更多的是把情感作为催化学生认知发展的手段,而没有把情感看成是人的生命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中职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多主题的实践活动最能给他们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这样的生命教育和体悟更胜于言语的灌输与理论的说教。

  结束语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职业教育在让学生学好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育人教育。作为担负生命教育使者的语文教师,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更要为学生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这样才会超越生命的长度,拓展心灵的宽度,增加灵魂的深度,反过来生命教育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提升了教师的魅力厚度。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

  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2.裴娣娜.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2008,(1).3.张美云.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3,(1).

篇七: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

  〔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职教育教学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摘要:以陕西省榆林林业学校职教现状为基点,提出必须对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根本的职业教育中,实施学籍管理制度、课程设置、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及技能培训等的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改革

  ▲1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意义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

  决好的大问题,需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创办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榆林是一个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煤、天然气、石油、盐等资源的贮量和品质位居前列。开采和炼化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榆林目前有5所职业学校,由于几年前的普高热、升学热的影响,职业学校中又产生了综合高中,导致职业学校既不能向高校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又不能给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所以,要在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任何一所学校都必须在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只有制度的创新,管理观念的创新,办学模式的创新,彻底革除不符合职教特征的赘生物,才能真正迎来职教的春天。

  ▲2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2.1按部就班的学籍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育管理制度,学生必须到学校完成3到4年的学业,取得毕业证后才能参加工作。

  2.2中学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就是以文化课为基础,基本学习了高中阶段的所有文化课知识后,才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样

  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长,但文化课与专业所占时间基本均等,没有主次之分,结果导致学生既没有高的文化素养,又不能掌握精湛的专业技术。

  2.3课堂管理的死板性

  传统的中职教育一直延用普通中学的教学管理体制,严格的课堂教学制,一般都是由老师讲,学生听。

  ▲3新形势下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措施

  3.1彻底打破旧的僵死的学籍管理制度

  职业教育其实是从教育到就业的过渡。一定要学生完成三年学业,未免过于死板。为什么不能允许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过程中就走向岗位,即使他还未完成学业?显然,当他需要时,他还可以从岗位上走进课堂,成为学生。应形成以学年为单位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学习制度,当然学籍保留应确定年限,最多不超过两年,这样,就形成了就业[1]与学习的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3.2正确处理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

  文化课和技能课谁主谁次?就职业教育而言,明确“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那么,中职教育当然是技能课为主了。

篇八: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职教论坛》.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3期.孙琳.徐桂庭.

  [2].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7期.鲁昕.

  [3].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期.韦言.

  [4].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神州(中旬刊)》.2014年8期.石建生.

  [5].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z1期.崔泽文.

  [6].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之我见.?《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年8期.王红.

  [7].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15期.赵润杰.

  [8].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之四.《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1年5期.郭耀邦.

  1/4[9].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年3期.马芸.李智辉.廖建东.

  [10].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年z1期.刘雅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张文雯.职业技术教育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0(学位年度)

  [2].ELearning与网络多媒体课件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方德忠.职业技术教育学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同济大学2005(学位年度)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侯光.职业技术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4].系统理论指导下的中职实践教学系统的构建与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曾伟.系统理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学位年度)

  [5].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刘阳.职业技术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6].中职护校创新型计算机实训教学模式研究.?作者:赵娟.现代教育技术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7].以《英语(基础模块)》为例的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研究.?作者:刘红.学科教学·英语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2/4[8].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杨靖.教育学原理福建师范大学2003(学位年度)

  [9].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支卫兵.现代教育技术江西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

  [10].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姜连荣.教育管理沈阳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任务型教学在中等职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严研,2008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第十七届年会暨第二届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国际)论坛

  [2]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点思考.?毛卫清,20082008"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3]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赵海千,2008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第十七届年会暨第二届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国际)论坛

  [4]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以黑龙江省商务学校为例.?刘璇,20102010年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年会

  [5]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重拾人文教育的实践探索.王海燕,2008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第十七届年会暨第二届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国际)论坛

  3/4[6]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督导评估工作探索与实践.张学东.孙保良.李明莲.刘克建.孙国昌,2011首届中国农村教育论坛

  [7]护理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李惠芳,2008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第十七届年会暨第二届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国际)论坛

  [8]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姜丽萍,2008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学术年会

  [9]立体式提升中职护生技能水平的实践.?李黎明,2011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

  [10]《中职物流英语》教材编写探讨.?戴灵灵,2008全国城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协作会第十七届年会暨第二届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国际)论坛

  4/4

篇九: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精选两篇】

  中等职业教育论文2900字(一):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摘要:人才资源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基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人才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发展项目。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升人才质量应该作为如今教育发展的重要事项。然而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之快的现状也催生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涌出大量空闲岗位等待技术人员的填补。所以作为中等职业院校来说,应该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就业为主要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育确保学生未来在社会上有公平竞争的岗位机会。学校应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就业为教学导向,相比于一般高等院校来说应该是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前言:发展科研建设或者是经济设施的前提是大力发展教育,因此国家和教育部门应该重点进行教育改革。同时,对于中层社会岗位来说,急需能够挺起大梁的科技人员。因此中职学生就应该抓住机会,学校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讓学生为这样的岗位机会奋斗。由于中职学生的起点较低,所以获得较好岗位的机会

  低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所以就应该大力发展学生专业操作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公平竞争的机会。

  1.中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片面定位课程目标

  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向社会基础岗位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对于这类直接人才的培训及养成要求中职学校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指导方针,不能像普通高等院校那样大讲理论并且在理论课之余还不重视实践操作的作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培养成的技术人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全面要求,因此不能够片面的进行课程教育,这也凸显出来中职教育在实际课程教授中潜在的弊端,这也是为什么以往大多数中职学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以及岗位技术压力。其中,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相比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起点低、水平低,这也是很多用人单位相当忌讳的,因此这类学生的就业一定会成为一个相当大的问题。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教学目的赋予极强的针对性。将就业作为该类学生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中职学校重点针对的方向。同时,对于中职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全方位提升,而不是片面进行职业教育,对技能实训更应该是进行多方位的研判。通过多方面的实例分析,我们逐渐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以及学生对技能培养的片面理解,没有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1.2课程设置的任意性一

  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充满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科技时代,因此各级岗位需要的人才缺口将会越来越大,所以培养技术型人才成了如今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其中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已经在长期的改革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培养方案,然而面对中等岗位的中职院校来说,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课程质量。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以就业为主导方向建校同时开展学生教育让学生学习培养一个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实际技能,但是针对如今实际的情况而论,我们发现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根据现行的工作岗位或者是热门技术为学生提供教学课程,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格局下没有一项适应自身的技术和一份工作的支撑,说到底就是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导致学生巨大的损失。职业院校既然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方向,在教学方面就应该十分针对职业而开展,因此要对社会的职业领域现状及未来发展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从而真正实现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上所起的统领作用。其次,我们就应该对这些收集来的信息做以总结和处理,进行分类和整合,将热门的职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培养。制定优质的教学计划,选择优质的课程内容,同时还要推出合理的奖评措施。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排忧解难,不能够随意对教学课程进行安排,应该大力监督这样的现象发生,保障学生利益。

  2.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

  2.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对于中职院校的建校方针我们应该清楚,就是为了社会中层的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人才保障的,这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一股不可或缺的能力。作为中职教

  育的引导者和管理者,我们要做的更应该是想社会培养能够直接投身一线的技术人员,而不是没有丝毫经验的职场萌新。为什么?就是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们的起点比较低,但是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社会上立足,并且能够为社会基层行业发展做出贡献,职业院校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因此,中职教育主要得针对方向就是一个,那就是社会需求。教育的根本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生们就是那些投身于一线的人们,因此对于中职教育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把好关,做好社会需求的相关调查,为后期开展课程提供一个清晰地思路。

  2.2以岗位人的职业素质为导向

  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人员,不能仅仅以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还要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学校最大的区别就是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其中普高的教育多以理论为主,实践辅助并行的方案,实际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虽然不能及时的获取有效的专业操作技术,但是理论科目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健全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及对于专业进行深入研究。而中职教育则是以就业为主,因此授课的目的就较为明确,注重实践轻视理论,并且对于理论的理解相当片面,因此造成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高等院校的学生相差较大,技术水平也有待考究。因此中职学校同样要在教学方面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引入,虽然学生们的起点低,但是在社会上的竞争机会是相等的,因此不能够片面的追求实践水平,应该以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的考量标准。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不仅要精选专业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要加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技能储备。

  2.3以岗位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

  众所周知,如今社会发展之快已经变成了主流趋势,并且增长势头没有丝毫的减弱,所以社会就业压力变得十分严峻。这也对于原本起点就低于普通高校的中职学生来说在就业方面变得非常的困难。一是没有好大学的文凭,二是不如普通高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因此在社会上的发展来说,为了拓宽中职学生的就业门槛,就要在学校的教育上下大力气。对于中职学校教学理念的转变一定要作为改革的重点,除此之外,对于该类学生的教育方向虽说要以就业为主,但是纵观如今的社会大格局,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专业人才,一招鲜吃遍天的现象虽然存在,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望而却步,没有实际的专业能力是无法在如今复杂的就业形势下立足的。加大培训的力度,采用专业的课程教学,将学生们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发挥到最大。

  结语:现如今对于职业教育的改革方案已经逐渐成熟,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中职学生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便于适应就业压力。在中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过程中,通过实际的课程优化,专业技能培训等等不断地建立起学生在某一项专业技能上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在学科评判体制上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将理论核算的指标降低,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不仅如此,中职院校还特别引入了社会评价因素,这么做得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能够得到企业、单位的认可和接纳。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各方面的素质也随之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即使高等学校不断扩招,也没能改变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状。中职教育的普及,使我国丰富的人口资源得以迅速、高效地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为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问题;发展对策

  引言:

  我国的职业教育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且一直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中不断摸索前行。二战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建立了各类应用型中专、技工学校和农业中专,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优秀人才,有的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佼佼者,至今仍活跃在社会舞台上。改革开放后,虽然国家一直重视职业教育,但随着招生、招工的市场化,职业学校逐渐进入了低迷阶段。基于此,对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家长观念落后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专业人才,而现在大多数家长与孩子的思想观念陈旧,依然把考学放在第一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基本上复制了普通高考等学历教育考试的模式,以理论考试为主。这与职业教育坚持以就

  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矛盾,造成了考试和教学的脱节,不利于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弱化了职业教育的目的所谓“技能高考”,是指对应普通高考模式,针对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所采取的一种“以技能考试为主,以文化考试为辅”的职业教育高考形式。这种模式被誉为职业学生深入高级学习,走向终身教育学习通道的“立交桥”,因其“用最适当的方法,选择最适当的学生,使学生进入最合适的专业,得到最恰当的发展,为社会选拔输送最适应社会需求的生源”而得到教育界及社会的普遍认同。然而,正因为此,导致大多数孩子上了中职,依然还是想继续升学考大学,为考试而学技能,不能达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我国培养职业人才的目的。

  二、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强技能转观念

  随着技能高考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把技能高考当成升学的途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中职教育能够长期持续性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中职品牌专业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对中职专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逐步认可,加强推进中职专业技能的发展,为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专业型人才,从而改变社会对中职的认知;另一方面要更新家长的观念,突破传统的升学考试方法,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加强特色专业的建设

  加强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对职业学校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是要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自己的资源特点,建设和培养自己的特色专业,增强专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强化专业特色,拓展专业外延。二是对区域内职业学校的专业进行整体化、差异化管理,将其打造成与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联系紧密、具有地区特色优势、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并从中筛选出一批质量较高、具有鲜明特色且与产业对接紧密的专业,将其作为重点品牌专业的新生长点。

  (三)学生多参与实习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渴望实习,希望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而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确保学生真正有所提高。首先,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意识。宣传“产学合作”五个“即”:工厂即学校,车间既课堂,师傅既老师,学生即学徒,作业即作品。让学生在短時间内树立起“职业人”意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其次、传统的考核方式要改变。书面考试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如果将考核的内容扩大到实践领域,注重动手能力的测试,比如让学生在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能做出一定的产品或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注重实践,提高自身理论能力、从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再次,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车间。承接大量来料加工业务,让学生在真枪实弹的生产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最后,推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校联系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回来后让学生写出实习报告,列入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结束语:

  当前职业教育应进一步优优专业结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为企业转型发展、振兴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同时,中职教育事关国家改革开放,事关国家转型升级,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打牢中职教育根基,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大批技术型人才。

篇十: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由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确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求知,才能促进自己发展,实现创造。要由传统教学中的只注重知识的储备、片面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得被动学习方式向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方法和创造思维转变。在评价标准上,由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转变,确立开发学生综合潜能的科学的评价观。

  2综合实用性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心。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的核心,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关系到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各个方面。

  1先进的教学理念

  2.1课程学时

  实现四增四减:增加应用性强的课时量,删减或简化不实用的课时量;增加专业课的课时量,减少普通课的课时量;增加专业课的技能操作课时量,减少理论课时量;增加必修课的课时量,减少选修课的课时量。

  2.2课程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选择,知识的掌握要服务于能力的建构,教学内容要朝实用方向转变,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1)普通文化课设置

  在普通文化课教学中,突出记忆性知识,把生动形象的人文知识变成死板的教条,掩盖了文化知识的情感特征,导致学生对普通课不感兴趣,也不重视,教师感觉课难教,学生感觉学得烦。因此普通课的内容选择要突出职教特点和学生实际,实现职业性、应用性、生活性三统一,应用性指要突出课程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能力。职业性指课程内容要围绕着职业活动来组织选择。生活性指课程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

  活。除此之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2)专业课设置

  由于职业岗位的变化加快,应加强通用知识、基础技能和综合化课程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转岗能力。专业课实现两结合,一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二是专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专业实践课突出实践性、应用性、适应性,强化实践技能,实现理论知识向能力养成的有效过渡。专业活动课,从趣味性出发,突出适应性。围绕学生的素质形成和发展来组织,锻炼学生的从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3)课程结构设置

  为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就业能力的需要、不同岗位的需求,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调整,重组,实现知识的整合。

  3灵活而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改革也应建立在“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之上,教以发展学生智能

  为出发点,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指导学生学法,引导学生会学、乐学。

  3.1理论与实践整合法

  这种方法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3.2情境激趣法

  问题的设置要巧,要新,要奇,要难易适度,要有艺术性,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式课堂中,用艺术化的问题激趣,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乐学。

  3.3活动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核心展开教学,教师真正放权,成为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4问题驱动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能进一步拓展思维,教师要通过问题借助四步阶梯把学生引入生疑、解疑之门。

  3.5行为导向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直接走向实际,并通过视觉感知获得感性认识,消化、领会、理解、落实所学的知识的方法。

  3.6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探究法是有效的途径。

  3.7激励

  导法

  也称为讨论学习法,是通过集体智慧的相互启发、相互

  导、相互激励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学习方法。

  3.8角色扮演法

  教师应创设不同的角色演练情境,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播,激发学生们的演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情景角色扮演的过程给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发现不足,自我改进、自我提升,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既加深了对职业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职业

  素质,缩短了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提高了就业能力。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立体音箱。现代化教学手段自身融声、形、貌于一体,变枯燥为生动,深入浅出,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效果事半功倍。比如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中,这种音、图、文、声、色并举的立体手段,能抓住学生的心,能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的积极性,手脑并用,激发人的情感意识。教师既可以声情并茂的讲,学生手脑并用的听、说、读、练;学生既可以现场演示,也可以讨论、练习。在讲授、练习、反馈、作业整个教学环节都能派上用场,极大地调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兴趣,效果事半功倍。此外还有互联网学习平台、多种软件等。

  5科学的评价手段

  科学的评价手段是师生发展、完善的裁判员。传统的课堂单一性、片面、缺乏科学性的评价标准体现在:对教师,只有领导从某一方面对教师单一评价,缺乏全面性;对学生,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绝对权威的评价,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评价标准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严重阻力。因此,重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评价标准既要考

  察现在又要着眼未来,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适度灵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教学改革。评加的目的不在于裁判与鉴定,而在于引导与促进。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标准评价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行为,以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5.1对教师的评价

  本着以人为本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研究;所教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培养、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实行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评价。

  5.2对学生的评价

  一是教师、家长、社会的评价。对学生评价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质为目标,从学时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品德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而全面的评价。二是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过程就是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从而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维护自尊心,克服由于他人的评价造成的逆反心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实事求是的剖析自己、认识自己,找出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形成自主性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力求上进的信心。

  6全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振兴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教师为本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全能型教师队伍。中等职业院校独具特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岗位需求的、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依靠全能型的教师来培养,具体策略如下:

  6.1构建教师培训学习网络

  加强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关键就在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鼓励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中职教师。而这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构建一个系统培训网络,加强教师理论培训的强度,扩大参与学习的教师的覆盖而成为一种必需的途径。在培训交流中,要向他们阐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使中职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而且愿意将改的内容实施到真正的课堂教学第一线,并且鼓励教师的教、改、研,实践出真知,才能探索出有效的改革路径。

  6.2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双师型”教师是指要既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而且在教育思想、职

  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即既是专业教师又是高级技师,既是人师又是经师。“双师型”教师目前是职教师资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需人才,加大力度发展“双师型”教师,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兼得的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7比较成型的新教学模式

  7.1分层教学

  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指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就是指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科学地把学生划分为水平层次小同的学习群体并区别对待,以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教学策略和师生互动中得到

  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常见模式: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分层互动”教学模式,目标分层教学模式,走班分层教学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

  7.2互动式教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个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

  与学生之间多途径、多方位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实现教学中认知、情感的和谐。目前,多数中等职业院校在对“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强调下,很多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但深入观察发现,学生能力水平的单一和职业核心能力的低下令人担忧。有的学生知识而极为狄窄,有的学生组织协调能力非常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此困难很难调整心态,有的学生而对市场就业竞争束手无策。学生的生存和从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礼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等综合能力显得明显不足。中职学校尚缺乏对师生双主体的认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种互动的默契配合。因此,树立学生能力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教学过程的互动模式,实现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传递接受式为主向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多样化教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7.3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训练与顶岗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实践学习。这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一体化、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教师队伍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成为一体。为丁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应具备一体化的教学机构、一体化的教师队伍、一体化的教学场所、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和一体化课程教材。职业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实习“一体化”;工学结合“一体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述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推荐访问:中职教育教学论文 中职 教学论文 教育

版权所有:168文档网 202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168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168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200463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