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9篇)

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9篇)

发布时间:2023-05-02 17:55:05

篇一: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初中数学情景化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数学情景化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为深入了解该课程的设计及应用,本文采用了如下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数学学习的价值意义

  2、情景化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二、数学情景化微课的设计

  1、微课内容设计

  2、微课设计理念

  三、数学情景化微课应用研究

  1、教学活动研究

  2、学生学习表现研究

  四、数学情景化学习的思考

  1、情景化学习的理论价值

  2、情景化学习的实践可行性

  本研究拟采取文献分析、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数学情景化微课的设计特色及有效性,为数学教学改革和因材施教提供参考。本研究将为我国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指导意义,推动创造

  性学习、非技术教育及智慧教育等发展,满足高中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篇二: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专题学习微课、同步教材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课题名称:专题学习微课、同步教材微课设计及应用研究

  关键词: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应用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其他

  研究类型:其他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54632680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核心概念的界定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又称为”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还未达成共识。从字面来看,微课由“微”与“课”构成。“微”有“细小、轻微”的意思。

  “课”是

  指“有计划的分段教学”或“教学的时间单位”。由此看出,“微课”应该是有时间限制的教学活动全过程。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把微课定义为“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指出,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凸显出了自身的优点。

  (1).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4).探究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如何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内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把握了最新的教育新潮流,且是小学一线的实践层面的研究,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1)小学学教学中网络环境下“微课”的设计策略;

  (2)小学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3)“微课”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

  (4)建立学科微课库。

  (二)研究内容

  (1)各学科微课的设计策略。从微内容(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的选择、课件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过程展示、表现方式选择等层面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规范要求。

  (2)微课资源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微课资源,如何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3)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如何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4)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建立各学科的“微课”资源库。

  (三)研究假设

  1.分学科调查研究不同课型微课如何让设计?

  2.微课何时使用更恰当?

  3.所有的课型都可以使用微课教学吗?

  (四)拟创新点

  1.尝试新的教学资源模式。微课解决了传统视频教学的诸多问题,使得视频资源简洁,同时也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且感兴趣的。

  2.构建并动态生成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微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并不是刻板的停滞的永恒的,它是在动态中生成,并以动态形式灵活地运用在教育系统中,丰富了教育资源,为教育资源的开发开拓了新的思路,从而引领着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其他形式的资源在等待着开发者来开发。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通过调查研究,使一线教师初步接触并了解微课,通过培训让教师制作微课并运用与教学。

  2.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分类总结哪种形式的教学内容试用与微课教学,通过录制实用,高效的微课视频运用于课堂教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为小学教学中网络环境下

  “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寻

  找理论依据,为课题实施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调查研究法:依托问卷调查、学生个别访谈,了解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薄弱点,分析将微课融入小学教学的可行性及优势。

  3.实验研究法:主要通过研究课、实验课,探索中学教学中网络环境下

  “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着重研究此策略实施所需的条件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三)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9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申请立项、筹备开题。

  (1)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研究对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做好研究成员理论的储备工作,聘请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

  (3)制定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细则,明确各阶段、各成员的研究内容和要求,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9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全面启动、深入研究。

  (1)结合理论学习,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学科制作微课(至少三节),在实践中各成员加强交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微课设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抽象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科微课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2)实施微课在小学常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提高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实证研究活动。

  (3)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使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4)针对前期的实践研究过程,结合前期的对策研究方案,,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并搜集典型微课例、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案例。

  (5)定期组织和开展课题的总结汇报工作,在2016年11月举办以“微课、微教研”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通过交流完善研究过程,不断反思,提升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6)认真收集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通过有效的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研究策略,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8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整理成果、准备结题。

  (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总结、建立微课库、编辑出版有关课题成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做好结题工作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

  1.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

  胡铁生;詹春青

  中国教育信息化;

  2.“微课”:课堂翻转的支点

  高尚德

  上海教育;

  3.玲珑小巧话微课——一次微课比赛的启示

  喻国勇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二、?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1.主持人郉贵是申报人系我校副校长,在校长期教学管理、语文教学工作。学习和教科研能力强,多次在专业技能大赛和教学类大赛中获奖。多次参与省市区级教科研课题(区级课题《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省级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2.课题组成员由一线的各学科老师组成。方海霞、李淑萍、马伟帮等老师多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专业技术、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等知识。谈龙、鲜洁为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能力强。教师结构合理,多学科参与,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由学校教导处进行总体指导与监控,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实施全程指导,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与协调以及责任制的落

  实,课题组成员严格按实施方案分工协作,各尽其职:

  1.立项申请、开题报告(郉贵—副-校长、小学语文)

  2.微课设计与应用(语文学科:方海霞、夏嘉婧、马文娟、谭静、冶秀清;数学学科:李淑萍、马伟帮、王梅、赵春英;英语学科:汪清华、陈天玉、铁芳;计算机学科:谈龙、鲜洁;)

  3.微课库建设(马伟帮、谈龙、鲜洁)

  4.相关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整理、汇编(夏嘉婧、王梅、马文娟、赵春英)

  5.中期报告、结题报告(邢贵、方海霞、李淑萍)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我校为省级标准化学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可以为本课研究提供保障,微课研究是学校作为创建全国数字化校园示范校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学校的一项教研重要工程,并定为为我校的主题教研活动,学校的强力推动,使课题研究从资金、人员、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聘请专家担任课题指导,为课题理论导航。

  预期研究成果

篇三: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篇四: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

  摘要:从数学学习的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数学情境化设计在数学课程构建及教学中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国际数学课程在情境化设计上表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我国数学教育已在问题设计、课程设计及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情境化设计的实验与探索,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形式与实质、情境与情景、情境化与系统性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

  英国著名学者豪森(G.Howson)曾在《数学课程发展》一书中,对20世纪中后期国际数学课程设计的一些典型模式作过概括,如行为主义模式、新数学模式、结构主义模式、形成式模式、整体化模式等。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由于各国数学课程理念、目标及价值取向的拓展而趋于多元化,导致课程设计也趋于多样化。若以课程设计的侧重点或体现的主要特征来区分,我们可以列举出诸多有特色的数学课程类型。如注重问题设计的、强调现实应用的、展现活动过程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导数学实验的、用信息技术整合的等等,甚至数学游戏、数学欣赏等也进入了课程。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设计中,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即这些课程普遍重视数学课程中的情境化设计。

  一、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与数学学习的本质

  每每谈及情境化设计这一话题,一般认为其在课程中的必要性体现于这样三点: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二是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主动经历学习过程;三是能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课程学习的实践性。从课堂教学的客观效果看,上述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仅从这些方面去认识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显然又是肤浅的,还不足以说明为什么

  数学课程中的情境化设计会引起广泛的关注。至少还有如下两个更为深层的原因。

  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也就是说,学习中的建构过程总是与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及环境关联在一起的,即知识与学习总是具有情境性的。遵循这样的认识逻辑,当前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情境认知”(SituatedCognition)理论,对学习的本质提供了一个基于知识、学习、理解的情境性认识之上的新视角。情境认知的重要特点在于“把个人认知放在更大的物理和社会的情境脉络中”[1],突出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协调,更加注重与学习活动相适应的真实情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创设”成为与“知识的建构”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课程隐喻。

  从数学课程及数学学习的特点看,情境化设计愈来愈显示出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数学的现代发展表明,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它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多个层面。数学应用全方位的发展被数学家们称之为数学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高峰。这一发展趋势一方面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多彩的现实环境素材,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情境化设计来从数学课程中加以反映。其次,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情境化设计能生动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如针对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方法),解决基于某种情境之中的数学问题,从而逐步体会数学的本质。第三,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完全以应试为目标的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学走入一种定势:过分依赖学科纯形式化的逻辑结构和概念命题系统,知识的逻辑过程完全等同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所学的数学与现实分离开来。更为

  极端的做法是,即使是在学科系统内部的教学,也省去了一些必要的过程,仅就解题的技巧进行强化训练,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注重情景化设计,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就成为数学课程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二、从几个实例看国际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的新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数学课程方案。我们通过如下几个数学课程案例,可以窥视到国际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

  (一)注重情境的运用,通过数学的现实性实现数学化

  反映这一特点的是荷兰的“现实数学”课程。该课程与荷兰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Freudenthal)所倡导的现实主义数学教育思想紧密相关。其基本特征有两点:第一,它是现实的(realizing),即注重情境的运用,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它是实现的(realized),即现实数学教育与数学的“再发现”紧密相连。这里的“再发现”就是数学化,它包括水平数学化和垂直数学化。前者指由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的转化,通过这一过程,现实情境转化成了数学符号;后者是在前者之后的数学化,是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和方法的转化,是在数学范畴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的数学化过程。

  以下是荷兰《情境数学》教材中的“图表和曲线图”单元内容目录(7年级代数)[2]:A.生长的区别:年轮;成长;树的护理;石油污染;向日葵;儿童成长对照表;沙漠需要的水,小结。B.循环:钓鱼;潮涨潮落;金门大桥;空调;骆驼;血压;跑道;小结。C.线性增长:马拉松;头发和指甲;租辆摩托车;小结。D.越来越快:一种非洲水生植物;细菌的细胞分裂;睡莲;小结。E.半衰期:打对折;药的吸收;碳14;小结。

  从目录可以看出,该单元的每个部分都由一些内容丰富的情境构成。这些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个单元涉及的数学知识包括:线性函数、非线形函数、递增函数、周期函数、指数函数等,重点是运用图表,曲线图和公式理解和表示关系的方法。

  (二)以主题式的故事情境素材支撑数学学习活动

  在问题解决或应用取向的数学课程设计中,一些现实情境主要是作为实现既定的课程目标(如知识、技能、能力目标)的背景或应用环境的具体事项而设计的。而通过故事情境设计引导数学学习的课程设计虽然与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有密切联系,但其课程设计的中心在于设置一个完整的真实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从识别目标、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此类课程设计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抛锚式”设计,这里的“锚”是情节逼真的故事或场景,学习和教学活动围绕“锚”展开。这种学习是建构性的,即不是为学生提供答案,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这样的学习常常具有知识的生成性和探索问题的开放性以及手段的多样性(如借助计算机手段)。

  体现这一课程设计理念的最典型的案例可能要数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开发的最新型数学课程“贾斯珀问题解决系列:(“JasperSolvingSeries”)。该系列包括录像、影碟及软件方式呈现给学生的12个历险故事,设计者称:“每一个历险故事都是按美国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的课程标准设计的,这些故事为问题的解决、质疑、交流及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机会。”[3]该系列的12个故事分属4种内容系列:1.复杂的旅行计划制定;2.统计学与商业策划;3.几何;4.代数。每一部分内容包括3段历险经历(故事),其难度有区

  分。以下简要介绍系列1中的一个故事“邦尼牧场的营救”。故事以贾斯珀的朋友拉里教另一个朋友埃米莉学驾驶直升机开始。贾斯珀与他的朋友讨论去邦尼牧场野营的计划。在钓鱼时,贾斯珀发现了一只需要紧急救援的受伤的鹰。对学生的挑战是帮助埃米莉选择能以最快速度营救受伤鹰的路线,以把鹰送到兽医那里。在问题解决中,必须考虑营救路线、交通运输方式、速度、燃料、飞机的有效载荷、着陆场地以及引航员等(该问题适用于6年级以及更高年级学生)。

  (三)突破传统几何体系,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几何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与历史上每一次数学课程改革一样,几何课程的改革仍然是新世纪各国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从俄罗斯几何课程设计上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到几何课程在改革中的新变化。

  俄罗斯的几何教材历来注重演绎推理,是相对严格的形式公理化的体系,但由沙雷金教授等合著的《直观几何》却一改过去的传统,为几何课程注入了新的理念,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呈现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1.几何活动情境生动而富有趣味。如折纸、搭积木、火柴梗拼图、剪纸(用对称性)、五方块拼图、七巧板游戏、欣赏建筑物、欣赏爱舍尔的画、一笔画、迷宫探径、用“莫比乌斯带”作拓扑实验、用栅格纸编造密码、三视图训练、照镜子、镶木块、做装饰图、实地勘察等等,当然也有测量、计算、证明,但都蕴含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之中。2.几何内容的展开不拘泥于学科自身逻辑,而是更多地从学生生活空间出发。与传统几何一维到二维再到三维的展开顺序不同,常常采取三维(现实中的几何情境)到二维再到三维(立体几何)的方式,使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辨识的过程,逐步形成空间观念。3.从某一特定的情境或对象出发,形成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如“坐标”一节这样组织:看地图(经线、纬线)—地球上的坐标—(直观感知)平面上的坐标—国际象棋—(类似于军旗的)海战游戏—回忆母亲的生日—时间坐标—坐标轴、有序数对、坐标平面—笛卡儿坐标系—珍宝岛探宝的游戏—极坐标—空间坐标。三、我国关于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的探索与尝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数学素质教育的推进,加强数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成为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在这种背景下,数学课程及教学中的情境化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改变数学习题纯而又纯的状况,设计具有丰富现实情境的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中的解题训练是我国数学教育的特色。做习题虽然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毕竟不是数学学习的全部。随着“问题解决”在数学课堂中的展开,传统上过于纯粹和技巧性的习题已难以满足数学学习活动的需求。1995年,张奠宙、戴再平两位先生主编出版了《中学数学问题集》,令人耳目一新。该问题集的目的很清楚:用“问题”来补充、改造、影响习题和考题,以便进一步改革数学教育。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其明显的特点。如“日常经济生活问题”类中就涉及定期储蓄、还本销售、商品折扣、股市走势图、购房贷款的偿还、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获得最大利润、有奖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情境的模型和应用题”中,题材更加广泛,如快车与慢车、街心岛的面积、飞机间的距离、网球的轨迹、食物配置、竞猜抽奖、供应站的位置、红绿灯概率、铣刀外径,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富于生动的情境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成为数学新课程中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从2001年9月开始,实验的数学新课程凸显出数学情境化设计及实施的显著特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学情境化提出了要求。如在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4](51),对第二学段的教学,提出“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4](64),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则明确提出: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以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而2003年9月开始实验的高中数学课标也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5](3),而数学建模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归结为数学模型,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5](109)。在这样的课程和教学理念的倡导下,大量情境化的素材和教学活动进入了数学课堂,在各种版本的数学实验教材中,情境化的设计都以其自己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仅就初中数学教材而言,为充分体现前述内容呈现的基本模式,就有如下一些有特点的栏目:情境导航(山东版)、议一议──做一做──想一想(北师大版)、观察──猜想──探究(人教版)、动脑筋──抽象(湖南版)、数学实验室(江苏科技版)、观察与思考(河北版)、问题──思考──概括(华东版)、合作学习(浙江版)、数学活动(安徽版)等。

  (三)一项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数学情境化实验课题2005年11月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第18次学术年会向大会推荐了由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汪秉彝两位先生主持的“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实验课题。该项实验于2001年开始在西南300多所中小学展开,通过五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数学“情境—问题”教学基本模式。这一模式由四个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和制约的环节组成,即情境—提问—解决—应用。其内在联系是: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其模式如下图:[6]

  作为该实验课题所作大会报告的评述人之一,笔者认为其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之处至少有如下四点:其一,以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这个突破点选得准确、选得精当;其二,与已有的数学情境化设计的课程和教材相比,充分体现了自我特色,如从提出问题开始、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等;其三,在研究方式上,注重案例和个案分析研究,注重在第一线课堂上的实验推广,实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其四,该项实验不仅紧密配合了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而且为新课程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依据(如“提出问题”作为课程目标的可行性、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化设置的要求及有效实施途径等)。

  四、关于数学情境化设计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应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数学情境化设计。情境设置应该是与学习内容紧密相关的,体现数学本质的,意在引发学生思考的东西,而不是那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或远离数学本质的东西。根据笔者近几年所接触到的一些情况看,那些贴标签式的、主观生造与实际相悖的情境设计不是数学课堂需要的。此外,以现实背景为素材的情境设置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例如,笔者曾见过不少“负数乘以负数为正数”的教学情境设计,无一例外都很牵强甚至繁琐,与其如此,又何须强加一个“情境”呢?2.情境与情景,这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从内涵看,情境与情景,前者宏观,后者微观;前者包容量较大,内涵更丰富,常常处于动态,具有过程性,而后者仅仅是问题的一个背景素材。就来源看,后者一般是数学问题的现实生活素材,而前者除了可以来自现实生活外,也可以来源于数学自身和探

  究中引发的新的情境,即数学情境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素材。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该是有鲜明的目标指向,能融数学教与学为一体,具有数学教学活动的内驱力,并使数学课堂具有自我生长性的立体的环境。3.同一问题的多重情境与同一情境的多重问题,这两种途径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探讨。前者不仅反映出数学问题的来源和应用环境都是多样化的、极其丰富的,在教学中运用得当,还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后者则有利于以情境作载体,形成系列性的问题探讨(美国“贾斯珀”系列即属此),有利于培养学生层层深入的探索精神。而我们的情境设计对这两种途径似乎还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4.处理好生活化、情境化与数学系统性之间的关系。当前,在大量生活化、情境化的素材进入数学课堂之后,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的忧虑:一味强调生活化素材是否会消解课程所应该具有的“数学味”?过分突出情境设置是否会肢解或弱化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系统性?前述种种形式主义的作法表明这种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我们在当前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该认真总结与反思我们在数学情境化设计与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处理好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10.[2]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2—133.[3]美国温特贝尔特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美国课程与案例透视──贾斯珀系列[M].王文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7—9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篇五: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ZHUANTIYANJIU

  专题研究

  143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与应用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与应用◎黄先朵

  (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江苏

  徐州

  2212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持续性的改革和创新?其中微课成为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热点?成为数学教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对教师的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对此?将结合微课的教学应用优势?就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层次性、生活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微课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应用灵活的特点?同时具有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融合优势?所以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中?不仅可以成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有效辅助?还可以将小学数学知识进行更加灵活、形象的展示?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而避免了数学知识的机械性灌输?可以让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微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应用研究?借助微课营造更加优良的教学环境?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更加优质和高效.一、创设探究性的数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地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基础来创设教学情境.小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不足?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相对落后?所以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不能太深奥?又必须保持一定的探究性.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贴近小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学习偏好?在微课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创设出可供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小学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拿实物教具进行演示?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衔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遭遇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参与热情也不会很高.而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一个富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如教师既可以将图形的旋转过程通过微课进行立体化的呈现?也可以制作成Flash动画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现?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图形旋转产生的变化?对图形的位置变化、形态变化、对称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进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二、创设层次性的数学情境由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具有表达的个性差异?所以教师以往统一化、标准的教学方式饱受诟病?容易造成部分学生游离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之外?从而影响学生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开始意识到层次性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即通过层次化问题和目标的设置?有效对接不同层次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对此?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通过微课的技术手段?创设富有层次的教学问题、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同时?为了吸引更多不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3同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微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对复杂、抽象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微课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现?对复杂的教学项目?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分解或转化?降低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难度.例如?在题目:“3999+399+39=()”时?发现学生中犯错的比例比较高?原因就在于学生还没有掌握其中的计算技巧?这时教师不妨根据这个题目设置几个有层次的问题情境?如按照常规方法怎样计算?按照简便方法怎样计算?这个加法运算我们怎样转化为混合运算?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手段详细展现解题技巧的运用过程?或者在讲解之后通过微课再展现几个类似的富有层次的题目供学生进行计算?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最终促进学生在整体上的共同进步.三、创设生活性的数学情境小学数学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基于数学课程的应用性特征?借助微课教学手段的情境创设优势?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调动个人的生活经验?辅助个人的数学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发展.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和找零计算等能力?数学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微课手段?在课堂上导入一个与购物相关的微视频?导入一些购买文具、购买蔬菜、逛超市等生活性的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到人民币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尝试进行找零计算?并树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在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更容易将抽象化、复杂化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的现实问题?便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四、结

  语总之?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加强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文字等教学元素的整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有效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快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教学.【参考文献】[1]杨丹丹.小学数学趣味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4):189.[2]张影.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6):81?83.[3]刘光明.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情境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18-119.[4]李苏.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67.

篇六: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现阶段,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课程教学必将跨越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依赖,应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据数据显示,在教学特色上,情景式微课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帮助老师梳理课程细节,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拥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首先,在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中,应强调理论性指导,以确定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核心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互动,将情境学习重新置入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中。然后,在研究范式上,需要重新构建情景式微课的教学过程,通过定制化的构建,有效地控制情景式微课教学模式。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也需要考虑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的建立。这里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模式,分层式的课程内容记忆等方式,结合学生小组完成任务,多方协作完成课程任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情景式微课教学过程。

  最后,从结果考量,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应具有可操作性、可重复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练习。此外,还需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学术绩效的提高,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情景式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中,应结合理论研究、范式构建、实施过程和结果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考量各个细节,深入挖掘情景式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潜力,促进基于学习者角色的学习模式的创新。

篇七: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初中数学微课设计与应用

  摘

  要:微课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微课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与制作的前提。分析当前微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优化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改进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完全平方公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5-0032-05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易错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的情境化、趣味性和可视化表达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它是以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为目的的。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它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对教学模式和学习形态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数学教学实践来看,将微课引入初中数学教学,通过微课改变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微课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与制作的前提,是微课发挥预期作用的保障,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微课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微课设计,笔者通过梳理分析局部微课教学设计文献,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发现当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

  〔一〕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看作微课的学习目标

  有的教师未能分清平时课堂教学和微课的区别,表现之一就是将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当成了微课的学习目标。在短短的5~10分钟时间内,要实现三维目标是不太可能的。微课的学习目标只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局部,是为实现本微课的学习目标,侧重要解决的是最重要目标。

  〔二〕以微课代替师生互动

  教学目标即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达成教学目标,需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是通过师生互动达成的目标。而微课旨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素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别离、相互脱节,没有互动的,微课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设计师生双边活动,而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基于单边活动,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重在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达成的目标,即学习目标。

  〔三〕微课学习内容的知识点太多

  有的老师把微课的学习内容当作一节完整的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微课之所以要“微〞,就是因为我们要在互联网平台上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所以微课一定要短小精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那么,如何确定微课的学习内容呢?这取决于微课的根本功能。微课旨在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或难点内容,或是学生普遍觉得有疑难或是容易出错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针对某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所以应尽量选取那些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價值且相对简短而又完整的知识点。

  〔四〕难以激发学生数学思维开展

  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开展为中心,然而目前大多数微课的教学设计过于注重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果,对于促使学生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促进数学思维开展,形成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等缺乏关注。教师在微课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应该把所有的信息都传递给学生,而要将知识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和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解疑来培养学生对新知的分析、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微课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习者讲清楚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那么相对来说,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微课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微课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那么初中数学微课应该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呢?结合微课自身的教学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在进行前期分析以后,以“核心问题〞为关键点,通过环环相扣的四个步骤,即设境导入、探索新知、稳固新知、归纳小结来展开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不仅能够反思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乏,对原有微课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再次设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微课教学设计能力。

  三、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策略

  微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课制作离不开微课教学设计,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需要重视微课教学设计的质量,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好教学设计。

  〔一〕知识导入要迅速

  由于微课时间较短,微课的知识导入能否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微课的知识导入,导入要简洁、新颖、紧凑,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既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也要符合该微课所要传授的知识点的特征。导入一般可以采用这几种方式:〔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2〕复习回忆前面所学的直接关联的知识,引出新内容;〔3〕围绕知识点设置问题悬念导入;〔4〕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导入等。知识导入的方法是灵活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哪个途径,在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课题关联紧凑,迅速切题。

  〔二〕讲授线索要清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处理,知识脉络讲授要清晰流畅。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主干知识设计出环环相扣、知识点讲解淋漓透彻、呈现方式新颖的微教案。同时,在教学内容讲授清晰的前提下,对重难点的处理不要直接讲授和呈现结果,而应该将重难点内容转化成假设干个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片段性问题,采取提问、做难度系数呈阶梯式上升的练习题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的微课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三〕微课小结要简洁明了

  微课时间虽然较短,但小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优秀的微课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具体的微课教学设计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点,使教学内容更有条理性。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较少的时间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将内容进行归纳提升,将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进行总结归类,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

  微课不是传统课堂的碎片,更不是传统课堂的压缩。初中数学各章节的内容制作成微课到底合不适宜,要看它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有些章节的内容,如果以微课的方式来处理,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推进学生学习的深度。

  四、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案例——“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法〞的依据就是完全平方公式。而且完全平方公式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4.2“完全平方公式〞相关内容深入阐述如何进行微课教学设计。

  〔一〕“完全平方公式〞微课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微课教学设计前期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需用素材资源分析等。

  “完全平方公式〞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结构特征、几何解释和应用,难点是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多项式乘法法那么、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但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节微课通过类比平方差公式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法那么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在学习目标上,能根据多项式的乘法法那么推导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解释;经历探索公式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熟悉公式的特征。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引导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

  〔二〕“完全平方公式〞微课教学过程

  围绕“完全平方公式如何得到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多项式乘法根底上探究特例,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数形结合方法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通过观察认识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

  環节一:设境导入

  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广场,现要扩建该广场,要求将其边长增加b米,试问这个正方形广场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怎样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广场的总面积?

  〔四〕归纳小结

  本节微课研究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的结构特征,即〔△±●〕2=△2±2△●+●2,解题过程中要准确确定a和b〔△和●〕,对照公式原形的两边,做到不丢项、不弄错符号、两项乘积的两倍不少2。

  〔设计说明:由于微课本身时间就短,前面重点内容的探究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微课的小结要快捷地总结知识及方法。〕

  五、微课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主要研究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几何背景,本微课的知识要点是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微课采用“设境导入→探究新知→稳固新知→归纳小结〞的模式展开教学。先借助图形面积对完全平方公式有直观的认识,再从代数角度利用多项式乘法法那么推导公式,通

  过较为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来解释完全平方公式,通过练习深刻认识公式的结构特征。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了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对猜想的结论加以验证;知识的发生开展衔接紧密,学生不知不觉中自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之处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及时进行测试。

  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设计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能够帮助学生从教材中解脱出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碎片化学习需求。随着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不断实践与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同时,微课建设也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开展,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教育向深层次开展。

  参考文献:

  【1】杨

  远,李宇梅.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适用性[J].现代教育科学,2021〔3〕:144.

  【2】汪

  邦,家孙丽.高中物理习题微课教学设计与模式[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9〕:12.

  计策略——以“二次函数图像〞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8〕:33.

篇八: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情境式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作者:臧运瑶

  姜明熠

  宫一舟

  曹靖萱

  李彦良

  崔克宇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22期

  摘要:近年来,微课已经逐渐应用到各种化学专业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之中,但由于大多数一线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他们在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情境式化学微课的优点,并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为例,介绍一款操作便捷、演示效果佳的微课制作软件Focusky。

  关键词:情境式;微课;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Focusky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19)22-0087-03前言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微课凭借短小精悍、可视性强的优势,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1]但由于一线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有限,目前不少微课的设计与制作还仅限于课堂实录、实验现象实拍、PPT录屏等形式。这样的微课视觉效果较差,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中学化学中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为例,介绍情境式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主要过程,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制作微课的有效工具。

  情境式微课介绍

  目前微课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导入型微课、问题型微课、实验型微课、技能型微课和习题型微课等[2],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

篇九: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全国各地微课培训名师专家讲座稿(初中数学讲座59)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时间:2016年11月23日

  (编号:zhongwei196207blog—21—59)编者按:本人对(钟炜的博客)“(第22类)初中数学讲座”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几个版块。本文《全国各地微课培训名师专家讲座稿(第21类初中数学讲座之专题59》分为八个版块:一是微课理论知识和微课制作技术—荣县中小学教师微课培训(钟炜);二是微课操作培训——四川省首届“文轩教育杯”微课大赛(刘彩霞);三是“微课”制作方法及技术要领(郭东明);四是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培训(项莉萍);五是微课制作与应用研究(未知);六是微课的制作与应用(胡铁生);七是微课制作与应用(周雄俊);八是微课资源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建议(钟绍春)。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钟炜《初中数学微课微型课》讲座编写(阅读)导引:①微课与微型课(微课程与微型课程)(讲座46);②微课(讲座47);③微型课(讲座48);④初中数学微课(讲座49至58);⑤微课续编(讲座59至63);⑥初中数学微型课;⑦微型课续编。

  提示:本讲座稿源来源于网上选稿,为便于阅读,钟炜对部分稿件作了适当编改。

  版块一:微课理论知识和微课制作技术—荣县中小学教师微课培训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本文分为word稿和PPT稿,本文PPT稿另行转发)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微课理论知识和微课制作技术》,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文从以下两个部分为大家介绍:

  第I部分微课理论知识

  第II部分微课制作技术

  第I部分微课理论知识

  本部分讲以下三个大点:一、什么是微课;二、怎么用微课;三、微课的理论基础。

  一、什么是微课

  (一)微课的概念分析

  1、那究竟什么是微课呢?我们先来看看国内代表性的界定。

  (1)黎加厚:微课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微课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安排。(黎加厚简介: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领头人。)

  (2)焦建利: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焦建利简介: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3)张一春:微课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张一春简介: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处处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

  (4)胡铁生:微课是一种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基于一个学科知能点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优质学习资源。(胡铁生简介: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

  (5)吴秉建:微课是以分享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师生都可以通过录制增强学习实境、实现语义互联的简短视频或动画,又能成为被学习者定制和嵌入的维基资源分享内容。(吴秉建简介: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

  (6)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微课是全称为“微视频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

  2、虽然各家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大同小异。在这里,我将微课定义进行下面的分解:

  项目

  微课资源

  微课理念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设计制作的。

  微课内容

  以某一知识点为单位。

  微课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微课组成

  以微视频为核心,多种资源(教学设计、学习单、课件、练习题)配套组成的微课学习包。

  微课粒度

  粒度小(一个知识点)、容量小、时间短(5-10分钟)。

  微课结构

  资源半结构化,可扩充延展。

  微课应用

  应用于学校教学、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领域。

  (二)微课的特征

  1、个性化: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找合适的视频有针对性的学习。(分层微课)

  2、个别化:给学生一对一、个别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为学习的主角。

  3、精致化:短小精悍,聚焦知识点,关注教学微设计。

  4、多样化:录制方式多样,呈现方式多样。

  5、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知识可视化、过程可视化。

  6、结构化:微课正往专题化方向发展。

  (三)微课的发展

  1、时间的发展:2007年

  可汗学院;2008年MOOC;2011年微课提出。

  2、内容的发展:第一阶段

  微视频;第二阶段

  微课资源包;第三阶段

  专题类微课、系统化微课;第四阶段

  微课课程化(MOOC、可汗学院)。

  二、怎么用微课

  (一)微课的分类

  1、按照内容分类

  (1)讲授型微课:适合知识讲授,多用于讲授基本概念。

  (2)解题型微课:适合重点、难点的突破,重点例题的解题过程,边写边讲解。

  (3)答疑型微课:适合一些课堂疑问的解答、试卷讲评课。

  (4)探究性微课:适合用于需要小组协作的内容以及课后作业。

  2、按照教学环节分类

  (1)课堂导入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课前预习)。

  (2)课堂讲授型:辅导讲授、为微演示、观察思考(圆锥曲线的形成过程)。

  (3)方法训练类:过程呈现、反复学习、加深印象(解题过程的书写)。

  (4)总结复习类:课后小结、知识梳理、单元复习(考前复习)。

  (5)教学评价类:学习测试、效果评价(自主检测)。

  3、按照拍摄技术分类

  (1)拍摄式微课。

  (2)录屏式微课。

  (3)软件输出式微课。

  (4)混合式微课。

  (二)微课的应用

  1、翻转课堂

  (1)翻转课堂概述。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家观看微课视频,自学有关知识、完成练习,教师利用课堂解答学生问题、改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答疑。这种学习形式使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在课上经教师的帮助而完成,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授知识,学生在家中通过练习来内化的过程,此为"翻转"之意,也称"颠倒课堂"。

  (2)翻转课堂教学。家里:知识传授(看视频上新课)--学校:知识内化(做作业、交流研讨)。

  2、课堂教学。

  (1)课前使用。课前使用微课,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深化。而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在课下完成前置性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也为课堂上丰富的交流做好铺垫和准备,强化教学效果。

  (2)课中使用。课中使用微课,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时间配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课后使用。课后使用微课教学,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引领学生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能力,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知识链条,进而提升学生学科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

  3、混合学习:面对面教学+在线教学。

  (1)何为混合学习。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混合学习:①柯蒂斯·邦克圄认为:混合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结合。②黎加厚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指的是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到教学目标。

  (2)混合学习的内涵。①从形式上看:混合学习不仅是线上线下的结合,更是不同学习理论、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的整合;②从资源角度看:混合学习有机地组合了教学视频资源、辅助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和学习活动资源等;③从有效性角度看:混合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育思想,强调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融合。

  (3)如何混合学习。如何“混合”是混合学习的关键问题,对于怎样“混合”,没有统一标准,这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实践和探索空间。

  (4)混合学习的模式。混合学习的模式是指用来清晰地展示混合学习过程,明确混合学习的各个环节的一种描述方式。混合学习的模式有很多:PurnimaValiathant将其分为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能力驱动型模式以及Barnum和Paarmann模式。不同的混合学习模式,混合时机不同,学习资源设计不同,学习内容分配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设计出满足学习对象需要的混合学习模式:

  ①以融合的学习理论为指导。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混合学习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混合学习环境下,更需要将多种学习理论进行融合。

  ②设计建构性的学习环境。建构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习者利用其认知结构自我建构。要以学习者特征分析为起点。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媒体资源、认知工具和交互工具。

  ③加强学习资源设计。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对混合学习中的资源进行精心设计与合理整合,使其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④突出评价和反馈。学习资源设计是否科学、媒体运用是否恰当、混合学习效果是否显著等问题需要进行评估。对教师而言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习者状况,为其提供个性化指导;对学习者而言,即时的反馈可以使其纠正学习态度和调整学习方法。

  三、微课的理论基础

  对于微课的理论基础,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但不同视角的理论基础也说明了微课以学生为中心,是基于视频学习认知的新的教学模式创新。同时,也可以看出微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情景认知理论,这些理论着重探讨了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非侧重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掌握。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情境、协作、会话、有意义建构是其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微课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因此又称为“知识脉冲”,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以在线学习或根据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2、细化理论

  细化理论最早提出者是瑞奇鲁斯,其根源在于奥苏贝尔的顺应以及先行组织者、诺曼的网状学习理论以及布鲁纳的螺旋形课程。该理论认为最初呈现的一般概念或简化结构就相当于ET中的概要,而周期性地使概念逐步达到更复杂的形式则相当于ET的不同的细化等级。在细化理论指导下,微课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和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单一主题、知识颗粒和知识点,使知识难点得到分解,教学过程变得便捷深入,即知识呈现出碎片化,教学过程变得解析化。

  3、掌握学习理论

  布卢姆认为,只要恰当地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即掌握学习理。该学习理论的独到之处,是对学生认知、情感准备状态、教学质量这三个变量的分析。微课以知识点为目标、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使学习过程成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基于情境教学模式,为学生在动力、能力、和毅力上都有较之大型教学视频有所提高,从而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支持,提高了知识的掌握程度。

  4、联通主义理论

  联通主义思想认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这种连接能够使个体学到比现有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确切地说,联通主义表达了一种“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观念,强烈关注形成过程和创建有意义外部知识源的联结,而不仅仅设法去解释知识如何在个体头脑中的形成。微课基本采用网络课程的形式呈现,其核心为集中阐述特定主题的微视频,并辅以相应的学习资源、课后练习以及在线交互等教学支持服务,可整合于正式的现实课堂学习,也可整合于非正式的学习环境,可在计算机或手持移动终端运行。因此,联通主义理论对微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基于网络或移动终端的微课学习,通过协作学习或社会化网络,能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建构和创新。

  第II部分微课制作技术

  本部分讲以下七个大点:一、微课的设计原则;二、优秀的微课标准;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步骤;五、微课的选题设计;六、微课PPT课件的制作规范与制作要点;七、微课的视频录制。

  一、微课的设计原则

  1、由大到小:简短、聚焦、有价值。

  2、浅入深出:分析学生特征,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3、留有余地:学完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

  4、激发动机:想继续学习。

  二、优秀的微课标准

  1、对象要明(让学生有一对一的感受)。

  2、选题要准(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易错点、联系点)。

  3、设计要巧。

  4、内容要少(碎片化学习)。

  5、创意要好。

  6、课件要美。

  三、微课制作的技术标准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根据制作工具的不同,在制作方式上包括数码设备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多媒体软件制作类型、混合方式制作,但最终输出的格式为视频Mp4格式,适合网络上使用。

  (一)微课制作的内容标准

  1、微课视频长度在5至8分钟,不超过10分钟,符合学生注意力特点。

  2、精心设计讲课脚本,讲解精炼、路径合理,重点突出。

  3、内容风趣、幽默、情境化,学生沉浸感强。

  4、适当提问,引发思考,留白,关键点重点提示。

  5、尽量减少视频中的干扰因素。

  6、可以包含相应的扩展学习资源,如: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自测题,微课范例的源文件、微课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微课内容相关的其他学习资料等。

  7、在同一课程中,各讲之间要有整体性,内容容量和时间长短基本一致,技术参数统一。

  (二)微课制作的技术标准

  1、视频资源总体要求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总体要求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3、分类制作技术标准

  从目前来看,微课基本上分摄像拍摄类、屏幕录制类、其他软件类及混合制作类四种,对于常见四类的微课制作方法,对应的要求如下:

  (1)摄像部分技术要求(包括数码录制和录播室录制)

  教师可借助专业摄像机、数码DV、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电脑摄像头等一切具有视频摄录功能的设备,将自己的教学过程场景拍摄记录下来。摄像部分的技术要求如下:

  ①视频压缩采用H.264格式编码,视频格式为MP4及FLV格式。

  ②视频码流率:动态码流的最高码率不高于2000Kbps,最低码率不得低于1024Kbps。

  ③视频质量要求图像稳定、对焦清晰、构图合理、镜头运用恰当。

  ④视频分辨率:分辨率一般为设定为720*576、1280*720;

  ⑤在同一课程中,各讲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⑥视频帧率为25帧/秒,扫描方式采用逐行扫描。

  ⑦声音采用双声道,要求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2)录屏部分技术要求

  通过录屏软件内录可安装屏幕录制软件(如CamtasiaStudio等免费录屏软件)、或交互白板自带摄录软件、手写板和声音输入设备登,同步录制教师在电脑屏幕上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内容和声音、或者用Powerpoint软件同步配音制作。这种方式适合于数理化等注重逻辑推理演算过程的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一个人操作完成。技术标准如下:

  ①录屏的分辨率一般采用1024*768或1280*720。请事先调整分辨率,不要高分辨率录制,低分辨率输出。同时,尽量不要出现特殊的分辨率。

  ②如果要用视频混合制作,建议采用与视频分辨率最接近的分辨率,使得合成后效果最好。

  ③录制PPT时,请将PPT事先调整为适合长宽比(1024*768录制时,用4:3;1280*720录制时,用录制时不留黑边)。

  ④声音采用双声道,要求清晰,杂音,音量适中,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⑤录屏的输出最后转成MP4格式。

  (3)多媒体软件制作类要求

  如利用动画软件(FLASH、MAYA、3DMAX等)、视频制作软件等多媒体软件制作,也可以由StoryLine、Captivate等课件制作工具制作而成。但输出必须支持在网络上运行,或生成标准的SCROM标准课程包格式。制作要求如下:

  ①如果没有交互性内容,要求输出MP4视频或FLV格式,要求每个微课都使用单个文件输出,要能够在网上在线学习。

  ②如果存在交互性学习内容,必须符合SCORM,即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或共享元件参照模式。

  ③主体部分采用800*600,1024*768等通用分辨率,以便在各种显示器上得到最佳效果。

  ④动画清晰、流畅,声音清晰,与画面同步。

  (4)混合类微课要求

  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方式,通过拍摄、内录、制作、合成等形成微课教学视频。例如教师将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学动画(flash、Gif动画课件)输出合成视频格式;或通过自动播放的方式内录自己制作的PPT课件内容(声音可提前录制也可在播放时同步讲解)。需遵循以下要求:

  ①视频、屏幕录制或软件制作都均采用相同的分辨率制作,宽高比统一为16:9。

  ②混合视频中各组成视频(摄像拍摄、录屏、软件制作)的制作要求参照前三种标准。

  ③画面清晰、流畅,声音清晰,前后音量大小一致。

  ④最后制作输出mp4或flv格式。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以上录制方式中的一种,并自行确定是否在微课视频中出现本人影像等。

  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步骤

  第一步:制作准备。声音准备--图画准备。

  第二步:选题设计。微课选题--逻辑设计--故事脚本。

  第三步:收集素材。视频素材--图片素材--文字素材--其他素材。

  第四步:课件制作。动画--色彩--排版--可视化。

  第五步:视频录制。后期--剪辑--拍摄--录屏。

  五、微课的选题设计

  基本过程:

  (一)微课选题:以学生为中心

  1、选题技巧:精炼、精彩、语不惊人死不休。

  (1)围绕知识性、实用性、重要性选题。

  (2)抓住重点、难点、疑点、热点四个核心要点。

  (3)站在学生角度分析。

  2、拟标题技巧

  (1)揭示主旨:目标明确、切中知识要害、深化主题。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激发兴趣。

  (4)提供学习线索。

  3、拟标题方法

  (1)直接依据主题拟题:运用简洁、凝练语言概括主题。

  (2)设问法:以提问的形式拟定标题。

  (3)修辞法:比喻、象征、对偶等。

  (二)逻辑设计

  1、设计前思考

  (1)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2)微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采用什么样的情境、什么样的教学策略、表现方式等。

  2、教学环节

  (1)导入:新颖快速、内容紧凑。开门见山、问题引入、情境引入、任务引入。

  (2)讲授:目标明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精简,巧妙启发,积极引导。

  (3)应用:例题分析、自主练习。

  (4)小结:画龙点睛、总结框架。

  (三)课件设计(视听结合)

  根据教学设计,确定内容用可视化的表现形式组织,实现形象化、结构化表现。

  1、文字简洁化(文字内容)。

  2、表达形象化(抽象知识)。

  3、真实演绎(推理演算)。将严谨推理演算过程的知识内容真实演绎出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出来。

  4、动静结合(生活实际)。

  5、提示强调(重点):放大、划线、变色、闪烁。

  6、知识导图(小结)。

  (四)编辑脚本(视听结合)。

  六、微课PPT课件的制作规范与制作要点

  (一)微课PPT课件的制作规范

  课件的字体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微课里的字容易辨认、识别,以下为课件制作建议(以PPT为例):

  1、动静结合

  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

  2、图文并茂

  图版率在50%-90%;插图表现出的亲和力要比照片好,照片表现出的专业性要比插图好。

  3、图片合适

  (1)表现力最强的图片:脸部图片。适合表现主题,不适合做背景。

  (2)表现力最弱的图片:云海。适合做背景,不适合做主题。

  4、字体搭配

  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艺术字不乱用。

  5、字号搭配

  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是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6、颜色搭配

  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

  7、错落有致

  (1)行距1.3倍-1.5倍,段间距大于行间距。

  (2)使用的文字尽量少,一页不超过五个要点,每个要点字数越少越好,页面上下左右有25px的留白。

  (二)微课PPT课件的制作要点

  1、内容设计

  (1)PPT是只要放核心内容,边末角的东西可以通过教师的嘴跟动作表达出来,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

  (2)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

  (3)PPT内容设计要有悬念性。

  (4)布置反思

  2、版面设计

  (1)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置教师画面。

  (2)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

  (3)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

  (4)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

  3、美学设计

  (1)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

  (2)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

  (3)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

  (4)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

  (5)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几张都全部是图片或者全部是文字。

  七、微课的视频录制

  微课视频录制有三种方式:先音后画,先画后音,音画同步。微课类型有四种:拍摄式微课,录屏式微课,软件输出式微课,混合式微课。

  (一)拍摄式微课

  拍摄式微课主要是使用手机、相机、DV等具有摄录功能的设备,对教师、课件、黑板、过程等形式展现的授课内容进行拍摄记录。分为手机拍摄和DV录制两类。

  1、第一种:手机录制(录制简单)

  【准备工作】

  手机支架、必要的道具、耳机。

  【录制方法】

  (1)打开手机相机,调整拍摄区域。

  (2)调整耳麦(不要出境)。

  (3)开始录制,教师一边书写一边演示。

  (4)录制结束,输出视频。

  【注意事项】

  (1)手机固定好,不要出现晃动。

  (2)书写规范。

  2、第二种:DV录制(难度较大、效果不好、不推荐)

  【准备工作】

  (1)适合的拍摄环境:安静、舒适;背景简单;噪音较少。

  (2)架设拍摄设备。

  (3)架设录音设备。

  (4)架设灯光系统:三点布光(主光源、辅光源、轮廓光)。

  (5)服装造型:简单,不选择细条纹,与自己皮肤匹配。

  【录制方法】

  (1)调整好拍摄设备。

  (2)教师讲解、工作人员录制。

  (3)后期编辑,输出视频。

  【注意事项】

  (1)提前演练,与拍摄人员沟通。

  (二)录屏式微课

  通过录屏软件或者APP,全程录制教师对着屏幕的讲解、分析和演示过程,并通过后期处理,输出为视频的一种方法。主要分为移动APP内录、书写录屏、课件录屏三种。

  1、第一种:移动APP录屏

  直接利用手机录屏APP进行屏幕录制,此种方法简单、快速、无需其他装置。

  【准备工作】

  手机录屏APP;安卓:一镜到底、录屏大师;

  IOS:DisplayRecoderRecScreen。

  【录制方法】

  (1)下载课件。

  (2)打开课件。

  (3)打开APP,进行录制。

  (4)录制完成,进行编辑。

  (5)输出视频。

  【注意事项】

  (1)最大分辨率录制。

  (2)自带耳麦录入。

  (3)关闭手机其他程序,最后切换到飞行模式。

  2、第二种:书写录屏

  使用计算机、手写板或电子白板等硬件工具,配合书写类软件,进行同步书写和解说,并录音录屏,最后输出视频文件的录制方法。

  【准备工作】

  电脑、麦克风、手写板、智能笔、录屏软件(CS)。

  【录制方法】

  (1)连接手写板。

  (2)调整录制区域。

  (3)点击录制,同步书写和演讲。

  (4)输出视频。

  【注意事项】

  (1)注意屏幕录制范围。

  (2)书写区域不要超出录制范围。

  3、第三种:课件录屏(应用最广)

  幻灯片自带录制幻灯片功能;也可以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录制。

  【准备工作】

  电脑、麦克风、录屏软件。

  【录制过程】

  (1)打开课件。

  (2)打开录制软件(OFFICE2000之后的版本,自带录制功能)。

  (3)开始录制,同步解说、批注。

  (4)录制完成,输出视频。

  【注意事项】

  (1)录制时,全屏录制,课件播放。

  (2)CTRL+P调出画笔工具。

  (三)软件输出式微课(对教师要求较高)

  1、电脑软件输出类: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Flash、会声会影、MovieMaker等),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

  2、手机软件输出类:H5。

  3、定制型:Epub360;意派Vxplo;互动大师(PS。

  4、非定制型:Maka,易企秀,易传单,兔展,快邀约。

  (四)混合式微课

  运用多种视频制作途径,利用软件进行编辑合成的微课视频。这种方式的微课视频对技术支持要求较高,花费的制作时间较长,但视频质量比较高。

  (网络)参考材料

  [1]静海区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微课培训会讲稿--微课理论知识和制作技术[主讲人:王瑞(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高中数学教师),日期:2016年11月11日;来源:天津市静海区教研室网,日期:2016年11月11日。][2]微课的理论基础[作者:rdyklys,来源:安静的叙述,日期:2015年12月16日。][3]微课制作技术标准(试行)[作者:佚名;来源: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日期:2014年8月20日。][4]微课课件制作的规范[作者:温老师;来源:E之家,日期:2015年7月20日。][5]如何制作好的微课(三)--PPT课件制作要点[作者:rdbsxxwr,来源:且听风吟,日期:2015年6月24日。]

  版块二:微课操作培训——四川省首届“文轩教育杯”微课大赛

  主讲人:刘彩霞(培训师)

  日期:2014年4月9日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4年5月8日

  选编:钟炜(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原稿为PPT,不便于将其转编为word稿,原PPT稿另行转发)

  版块三:“微课”制作方法及技术要领

  主讲人:郭东明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5年4月1日

  选编:钟炜(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原稿为PPT,不便于将其转编为word稿,原PPT稿另行转发)

  版块四: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培训

  主讲人:项莉萍(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日期:2015年11月14日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5年11月30日

  选编:钟炜(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原稿为PPT,不便于将其转编为word稿,原PPT稿另行转发)

  版块五:微课制作与应用研究

  主讲人:未知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4年5月7日

  选编:钟炜(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原稿为PPT,不便于将其转编为word稿,原PPT稿另行转发)

  11版块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主讲人:胡铁生(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日期:2013年11月6日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5年2月10日

  选编:钟炜(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原稿为PPT,不便于将其转编为word稿,原PPT稿另行转发)

  版块七:微课制作与应用

  主讲人:周雄俊(四川师范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4年4月23日

  选编:钟炜(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原稿为PPT,不便于将其转编为word稿,原PPT稿另行转发)

  版块八:微课资源设计制作与应用的建议

  主讲人:钟绍春(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日期:2016年6月4日

  选编:钟炜(荣县教研室)

  日期:2016年11月23日

  (注:原稿为PPT,不便于将其转编为word稿,原PPT稿另行转发)

  注:钟炜的联系方式①0813—6201674(办)

  ②邮箱zhongwei1962@163.com

  ③博客zhongwei196207.blog.163.com12

推荐访问:初中数学情境化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路径 情境 路径 框架

版权所有:168文档网 202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168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168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粤ICP备20046324号-1